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规范的治军状态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既是强军兴军的基础工程和基本途径,更是强军兴军的价值追求和实现目标。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要实现法治对整个军事社会关系和军事社会活动的管束,就是要“依法”与“从严”结合并施,彰显治军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稳定性,达成治军的理想状态。
法律法规是治军有序化发展和保持部队稳定的关键性因素和力量。通过科学立法,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把党关于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的主张,把我军治军的成功经验,用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建军治军的基本遵循,排除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偶然性和任意性,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科学立法,实现对权力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制约,保证军队组织结构的科学稳定。通过严格执法使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领域建立起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始终保持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战斗力的稳步提升。通过公正司法,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军人合法权益,激发官兵献身国防的热情和动力。通过践行法治,使军事法得到普遍信仰和遵守,使广大官兵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全军上下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编辑感言■周 峰
被误解的卢诺尔曼
有人说,乐观者发明飞机,悲观者发明降落伞。但在军事史上,保守的人却曾错误理解降落伞。18世纪末,法国人卢诺尔曼出于从空中下降时得到保护考虑,发明了降落伞。在飞机投入军用后,各国军队先后采用并改进了这项发明,大大降低了空战中无谓的伤亡。一战时期,英国作为降落伞的主要生产商,可谓赚了一大笔钱。但奇怪的是,英国军方却曾严令禁止本国空军使用降落伞,原因是他们认为,使用降落伞会降低士气,只有登机时不给自己留有退路的飞行员才是勇敢的男人。当然,英国也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导致一些本可靠降落伞逃生的飞行员无谓牺牲。
英国空军的失误在于片面解释“勇气”的含义,大脑还停留在前一个时代。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原则之一,降落伞有时是“留得青山在”的一种手段,并非对勇气的亵渎。这一事例启发我们,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要善于从时代角度思考问题,准确理解一些概念的新内涵,力求把握得更全面更切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