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库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智库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对智库建设的极大激励。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层面对智库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智库将迎来大发展的时期。本文结合国家发展研究院作为著名智库的实践,对智库建设要处理好的几方面的问题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智库建设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如何处理好为政府政策服务和进行独立研究的关系。智库的作用是研究现实中和公共政策相关的问题,这是智库和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或商业咨询机构不同之处。研究机构的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从现实中提炼一般规律,而智库则更多的是应用一般规律,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商业咨询机构的任务是为企业或其它团体提供商业咨询,而智库是研究公共领域的政策。最终,智库的研究是为政府服务,或影响政府的决策。但是,智库不能以为政府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难题为目标,也不能以替政府出谋划策为目标,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智库变成了政府的一部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智库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研究选题和研究方法方面。从选题来讲,智库应选择具有前瞻性的课题。政府官员需要关注日常工作,没有时间研究前瞻性问题。智库要做未雨绸缪的研究,并为政府设计解决方案,成为一个政府可以随时取要的方案库。从研究方法来讲,智库需要以开阔的眼光对一个问题进行多个学科、多个维度的研究。在社会分工网络中,政府官员的任务是判断形势并作出决策,但绝大多数官员都不可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才,智库的研究就是要补足官员的这个短板,帮助他们作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这就对智库提出了很高的人才要求。顾名思义,“智库”的重点是“智”。这里的“智”就是一批既具有较深的学术功底,同时又对现实问题极其敏感的学者。以美国的两大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研究中国的学者为例,前者有著名政治学家李侃如(Ken Lieberthal)和世界银行中蒙局原局长杜大伟(David Dollar),后者有著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k Lardy)。他们都曾经在著名大学任教,他们之所以到智库工作,是因为他们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极大的兴趣。没有深厚的学术基础,智库学者不可能做出能够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他们做出的方案也不可能比官员们自己的方案更成体系;没有对现实问题的兴趣和深入了解,智库学者的研究就会变成纸上谈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