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高度关注竞争力变化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工业增速适当回落,反映了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的一些阶段性特征,但效益的明显下降,提醒我们要高度关注产业竞争力问题。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工业运行的最新数据。2014年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9%,比11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制造业增长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分行业看,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工业的增速快于制造业的平均增速。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3%。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7.1%,中部地区增长8.1%,西部地区增长10.6%。从运行数据看,我国工业当前的运行态势总体稳定,行业、地区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从效益数据来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8%,降幅比11月扩大3.8个百分点,是28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表明工业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来看,2014年12月份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降幅比上月收窄,反映出当前经济下行态势有所趋缓。从分项指数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50的临界点,但从业人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整体上还处于去库存阶段,部分企业继续压低库存控制生产。从分企业规模指数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1.4%,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大型企业走势基本稳定;中、小型企业PMI连续位于临界点以下,分别为48.7%和45.5%,表明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工业增速适当回落,反映了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的一些阶段性特征,但效益的明显下降,提醒我们要高度关注产业竞争力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增速处于换挡期的背景下,要区分经济增速回落导致的工业效益下滑和产业竞争力变化导致的效益下滑。从全要素成本的角度考虑,近期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拉低了PPI指数,有利于降低制造业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但近年来持续高企的劳动力和融资成本对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需要从政策上加以认真应对。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产业比较优势和发展动力双转换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产业竞争力的变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