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要高度重视金融与实体经济平衡
要高度重视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的现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重塑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1-4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46954亿元,占2014年GDP的7.38%。如果初步核算数据与最终核实数据相差不大的话,根据来自OECD的数据,中国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高居榜首,既高于以金融业发达著称的美国和英国,它们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13年和2012年分别为6.32%和7.27%;更是远远高于以制造业著称的日本和德国,它们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别为4.55%和3.59%。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并不表明中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高;相反,它意味着金融业规模过大,意味着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衡。
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失衡不仅体现在GDP数据上,还体现在另外两个方面。一是利润结构的严重失衡。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4年1-11月,金融业所得税7296亿元,为工业企业所得税的95.41%,比2011年增加39.25个百分点;为企业所得税的28.76%,比2011年增加4.78个百分点。金融业所得税与工业企业所得税之比,以及金融业所得税占企业所得税比重高且大幅度增加,与其说是金融业税收贡献的增加,不如说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利润格局的严重失衡;与其说是金融业盈利能力强,不如说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另一个可以揭示类似现象的数据是上市银行利润比重。2014年上半年,16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占全部A股两千多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比重为51.51%。
二是人才配置的严重失衡,最优秀的人才如潮涌般流向金融业。根据《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3年签三方就业的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中,有17.5%的学生就职于金融业,其中,理科毕业生中就职金融业的比重为18.8%。根据《北京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3年签三方就业的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中,就职于金融业的比重更是高达25.56%,远高于其他所有行业。而2013年全国就业结构中,金融业就业人数仅占城镇就业人数比重2.97%。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但是,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背景下,可以提供高收益和高收入的金融业,向一个巨大的“磁铁”一样,过度吸附了资本、优秀人才、企业家才能等创新要素,已对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构成了严重阻碍。
为此,要高度重视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的现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重塑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应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积极稳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顺畅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推进商业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以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环境,以推动金融业利润率的平均化为突破口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再平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