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解读2014年中国经济(9)

14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解读2014年中国经济(9)

9、2015年应重视广义公共品供给

政府“缺位”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完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瓶颈。

2014年,是我国经济逐步适应新常态的一年,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初步取得成效。

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正处在旧的增长周期结束、新的增长周期尚未全面启动的过渡态阶段。当前的问题,既有市场失灵,又有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表现在,市场机制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过度投资、产能过剩、产业结构碎片化,中低端产业低水平竞争。

政府失灵表现在,政府“越位”追求GDP的政绩导向和亲资本倾向,加快了下行周期的到来,也加剧了市场失灵,政府“缺位”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完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瓶颈。

2014年,上述问题正在缓解,但是挑战仍然较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但是投资增速仍显著高于GDP和消费增速,特别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增长7.5%,城镇居民只增长5.8%,扩大消费需求的任务仍很艰巨。

消费增长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仍不完善,特别是医疗和教育费用仍上涨较快,公平性、公益性不强,导致群众预防性储蓄,不敢放心扩大消费。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长4.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9%,显著低于投资和GDP增速,企业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实体经济仍然比较困难,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由于资产、债务、人员等问题难以真正化解产能,这些都可能孕育新的风险。

服务业投资虽然增长了16.8%,是三大产业中增长较快的,但是其中医疗、养老服务业已经出现泡沫倾向,相当多的投资者变相通过服务业跑马圈地,发展商业地产,并不能真正起到结构调整的效果。

2015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把该管的事管好,重视广义公共品的供给。

一是通过大幅度调整分配关系、改善社会公平,扭转政府过度亲资本倾向,实行更加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政策,才能缓解由于劳资矛盾导致的收入差距、购买力不足,这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源头活水”。如果仍然把精力放在刺激投资上,就可能进一步恶化收入分配关系,更加抑制内需,还可能导致企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孕育新风险。

二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降低医疗、教育、养老的费用,让群众放心消费和创业。社会事业并不是政府的负担,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实现转型升级。如果靠医疗市场化、教育产业化来拉动经济,短期有效果,长期来看将增加经济发展的成本,效果适得其反。

三是加强工业领域产业整合和自主创新,加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做好信息化顶层设计,加强全行业协作,发挥骨干企业作用,力争实现原初性、基础性的创新,实现基础理论、共性通用技术的重大突破,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储备。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