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2)

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2)

三、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之区,在全社会具有辐射引领作用。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师生成长发展需求,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师生员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好学雷锋和道德模范、各行各业先进模范校园巡讲等活动,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发挥青年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青春故事分享交流等形式,推动各行各业青年典型的事迹精神广为传播,引导学生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将志愿服务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师德师风建设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管理全过程。全面落实《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健全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注重师德激励、严格师德惩处,推动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遵守职业道德、承担育人职责、永怀仁爱之心。充分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鼓励教师弘扬重内省、重慎独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制度建设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师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公约等师生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学校礼仪制度,丰富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入选仪式等典礼的内涵,强化仪式庄严感和教育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主题生活会、党团日、班会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涵盖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内容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构建各学段有机衔接的信用约束机制,分层推进诚信档案建设。

四、强化阵地意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工作贯穿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各项工作之中,关系着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党委在任何时候都绝对不能放松坚守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这根弦,都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政权意识、使命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及时加强指导。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始终与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完善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坚持党政共同抓、党群合力抓、上下联动抓,动员学校各级干部、各支队伍、各类组织、各个部门一起来做这项工作,形成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的联动机制。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党委每半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形势,部署工作,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异动和挑战。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把政治坚定和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专长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宣传思想工作部门。

(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管理权。抓好课堂主阵地管理,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基本要求,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对在课堂教学中传播错误观点和言论的,要给予严肃批评教育;对态度顽固、不听教育劝阻的,要视情调离、解聘;对散布反动言论或从事非法活动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聘任外籍人员担任教师,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抓好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绝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空间。加强对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出版物的内容审核。

(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话语体系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载体。要创新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要注重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中国的文化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特别是要针对西方学术话语占据主导的现状,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入总结提炼我们在中国道路中创造的新思想新经验新做法,着力打造融通中外、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广泛接受度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建立高校意识形态研究中心,及时掌握意识形态动态,研究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充分发挥理论专家作用,主动引导思想舆论。健全社会思潮和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切实把握工作主动权。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