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推动社会治安体制改革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尤其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社会治安管理面临着很多挑战,社会治安体制亟待改革。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应坚持动态可持续的社会稳定观,在如下六个重点领域着力推动社会治安体制改革:
首先是城市管理体制。在快速城市化及城乡体制打破、人口自由流动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管理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我国现行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计划经济色彩还很浓,城管执法体制客观上存在职能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效率低下和行政机构膨胀等弊病。加之由于我国城管立法长期缺失,城市管理和执法又越来越复杂,叠加形成的矛盾越来越多,例如,城管与流动摊贩的冲突逐渐增多。城市管理体制亟须改革。
二是公安行政管理体制。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在大力推进公安体制改革,探索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当前公安行政管理体制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安机关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公安机关的非警务活动仍然很多,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不到位。行政成本高,机构臃肿。公安机关部门设置上下对口、趋同化现象严重;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事权不清,职能重叠、上下一般粗;行政管理事务分工过细,有关部门职能交叉、相互扯皮的现象仍很突出;行政执法队伍过多、过滥,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扰民现象比较突出。此外,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行政透明度不高,形式主义现象还比较严重。公安行政管理在方式和手段上存在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督,市场主体进入难,一旦进入又对其监管不严,行政权力与利益挂钩,执法趋利等问题。
三是社区警务体制。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后,社区警务就受到我国政府和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但是现行社区警务暴露的问题也比较多。一方面,现代社区警务理念尚未被各级公安机关完全接受,公安民警难以适应新时期社区功能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社区警务机关化倾向严重,警民关系淡薄。再就是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缺乏科学性,警务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警力不足,警务保障乏力,警务现代化科技化有待加强。虽然我国城市社区警务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但农村社区警务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
四是警察教育体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警察没有学历教育,他们的警察都是从社会上公开招募、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等录取之后,再来警察学校进行业务培训,成绩合格后就可以成为正式警察。借鉴美国模式,建立培训体制,废除警察教育的学历化是国际化潮流。而在我国,警察教育长期以来是学历教育,警察的专业素养无法保障。近年,我国开始酝酿对公安院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由学历教育向培训教育转变,但是改革仍然还处在初步阶段。
五是社区矫正制度。我国社区矫正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地区间的差别较大,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存在监督考察不到位的问题。以往对适用非监禁刑罪犯的执行是由罪犯所在地的派出所执行,而派出所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社会服务、群众救助等主要职能,对非监禁刑罪犯的监督考察并不是派出所的主要职能。再加上人力物力受限,对社区矫正对象存在监督考察不到位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没有配套措施。对于适用非监禁刑的罪犯如何教育改造,如何解决其实际困难,如何对其日常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帮教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第三个问题是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对适用非监禁刑罪犯的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派出所一家孤掌难鸣,很难达到预期改造、教育的效果。
六是保安行业制度。自1984年深圳特区第一家保安公司成立以来,到2007年,全国公安机关组建的保安公司由当初的十几家已发展到2000多家,从业人员就达200多万。2010年《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实施后,保安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中国私人保安业蓬勃发展。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保安行业一共有2767 家注册公司,年营业额约12 亿美元,雇用了超过200 万人。30年来,我国保安服务业迅速发展,在维护社会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保安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行业,经营和管理模式还不成熟,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保安服务水平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客户单位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保安没有立法,在行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管理力度上都显得不足。全国绝大多数保安公司存在队伍不稳、人员流动大、执勤守护短期行为多、人力资源严重枯竭等困难。
近期,我国社会治安体制改革的工作应该包括如下十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加强法治建设,依法行政,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第二,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第三,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第四,继续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紧紧依靠群众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第五,进一步加大防范力度,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第六,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非传统安全因素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第七,进一步加大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力度,探索建立警力下沉的长效机制,筑牢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第八,继续探索社区警务尤其是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解决好关系民生的各种现实问题。第九,加快保安工作的改革步伐,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保安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推动保安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第十,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广泛动员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
(作者系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