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难题新举措(3)

新常态新难题新举措(3)

——从中央一号文件看农村改革新风向

3.农村空心化:如何建设新农村?

【政策亮点】:

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闲时节,山东高青县黑里寨沙里村农民张书光每年都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日子不足三个月。今年风调雨顺,他家的粮食也获得了丰收。“粮食多打几百斤少打几百斤对我影响不大,打工一个月的工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打工一月顶种地一年。”张书光说。在农村,像张书光这样,种地成为兼业化的农民不在少数。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问题突出,新农村建设的路怎么走?这是新常态和现代化进程中一道重大历史课题。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无处寄放乡愁。”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所长秦富分析说,还得从根本上化解新农村建设的深层次矛盾,以特色为切入点,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资金投入做保障。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国家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新变化,如何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用财政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秦富认为,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的举措,进一步明确“健全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这些都将拓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渠道,激发市场活力,走出一条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的新路。

链接

今年一号文件“四个重大”

■重大课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重大考验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遭遇“双重挤压”。

■重大挑战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

■重大问题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增强,如何在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李慧 整理)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