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内容是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
全会指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从字面上理解,依法治国所“治”之内容为“国”,其实不然。法学的一条最基本的理论是:法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是通过调节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而起作用的,所以,“依法”所“治”的,是社会关系。人们在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中,结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但是,因利益关系的不同、认识水平的高下、责任观念的参差不齐等,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造成社会关系的不和谐,影响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发展。法的作用就在于调节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使之符合国家事务的发展要求。
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与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是统一的。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