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过分解读“环卫工心愿卡”(2)

不应该过分解读“环卫工心愿卡”(2)

环卫工:少放鞭炮能减轻工作量

不管环卫工来自哪里,事件一热,效仿的就来了。2月5日,长沙开福区建湘新村社区有环卫工人与志愿者,也举出心愿卡,呼吁居民少放鞭炮。“每年最累的时候,就是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

重庆环卫工杨大姐表示,过年放烟花是人之常情,只要在指定地点燃放,离开前检查是否有未燃尽的,他们就能尽早下班了。

但是事实上,记者了解到,由于环卫工工作的特殊,即便是市民少放鞭炮,他们也很难实现早回家的愿望。

来自广州越秀区的环卫工人于武仓,已经14年没有回过湖南老家过春节。他告诉记者,环卫工和公交车司机、交警等工种一样,是按照分时段值班来上班的,所以无论禁不禁鞭炮,他们都要在岗位上坚守到换班的时候。特别是春节,更是全体都不放假,随时准备突发调班。只有到过完年后,才能分批休年假。

但他支持“少放鞭炮”这种倡议,因为确实能大大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广州过年是禁止放鞭炮的,但有迎春花市,所以过年对他们来说也是工作量最大的时候。“但你这么一说,我倒挺怀念家里过年放鞭炮很热闹的样子。”今年过年,于武仓仍然选择留守在岗位上。

专家:倡导的人可以认真地倡导

对于网络将此事“娱乐化”,中山大学校区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如南认为,首先,他觉得应该对此事情保持一种基于新闻真实性甄别的警醒,看它是什么时间、因什么目的发的,是不是一个新闻策划。如果剔除所有新闻恶意,那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作为一个个体事件,它传达出的一种价值,即人们对于弱者的同情和关怀,这个是值得肯定的。

周如南称,网友把这事件解构掉、“玩坏了”,其实可以理解,但网友的意见并不真正代表舆论。事实上,现在任何公共事件都可能被网友娱乐化,这也是一种必要的社会宣泄。“我们倡导的人可以认真地倡导,网民也可以继续狂欢。”

事件进展:“环卫工心愿卡”发起人:呼吁关注环卫工,没想到被用来开玩笑

近日,一张环卫工人夫妇手捧心愿卡,呼吁大家过年少放点鞭炮的照片在微博、微信上被网友广泛转发。据悉,照片中的环卫工夫妇是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的环卫工人,发起人李荟想以这样的方式呼吁大家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