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过分解读“环卫工心愿卡”(3)

不应该过分解读“环卫工心愿卡”(3)

环卫工夫妇:希望除夕早点回家

“年青人,少放点鞭炮!让我的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近日,一张环卫工人手捧心愿卡的图片在微博、微信上广泛转发。据悉,图片中的两位环卫工人是周素琴和艾绍立夫妇,两人都是来自于宝塔区柳林镇燕沟社区火车站片区的环卫工人。67岁的周素琴和66岁的老伴艾绍立每人每个月拿着1100元的工资,为延安城区“美容”。2月2日晚,李荟把周素琴和老伴艾绍立的照片发到网上,周素琴老人并不知道。

5日,周素琴告诉记者,她做保洁员已经14年了,老伴也有四五年了,除夕夜里一般零点左右才能回家。由于除夕夜和初一早上是放鞭炮高峰期,大年初一早上四五点就得起来打扫纸屑。在周素琴看来,放鞭炮不仅浪费钱,还污染环境,更是给他们增添了不少工作量。“每年儿子都等我们俩回家吃年夜饭,等不到就很生气。”说起年夜饭,对于周素琴和老伴而言,是种“奢侈”。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呼吁的方式,今年除夕夜能早点回家。

在李荟上传的诸多照片中,有一位老人和她孙女的合照,照片上他们拿着的心愿卡,上面写着“大家不放鞭炮,奶奶就能吃顿热乎的年夜饭”。据悉,照片上的老人是苗云,她今年也有60岁了,12岁的孙女很支持她的工作,却也很心疼。

 发起者:希望焦点放在环卫工心愿上

33岁的李荟是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燕沟社区的一名网格员,也是此次活动的发起者,一张心愿卡就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已经做了两年多社区工作的李荟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作为网格员,我们直接管理环卫工人,也和他们天天在一起劳动,捡垃圾、打扫街道、扫雪……。”2月5日,李荟告诉记者,因为环卫工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在街道上打扫卫生很辛苦,她自己就深有体会。“但还是有很多市民,觉得环卫工人麻烦、啰嗦,甚至有时候还会发生口角。”李荟说。

对于发起此次心愿卡的初衷,李荟表示,是想让大家知道环卫工人的真实生活,呼吁大家给予环卫工人应有的社会尊重,同时,也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李荟称,前几天浏览网页时,看到一个女孩拿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不要乱扔垃圾之类的话,因此受到启发。“后来就准备做成心愿卡,并找来环卫工人的家人一起来呼吁,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李荟表示,因为有的字写得歪歪扭扭,所以心愿卡上的字是她2月1日晚重写的,但都是他们真实的心愿。2月2日傍晚,李荟在火车站片区用手机拍了心愿卡照片,并配上这段文字,当晚就发到了微信朋友群。

“怎么也没有想到,照片发出去后,会有这么大的反响。”对于网上引发的关注,李荟称完全没有预料到。对于目前出现网友们对于照片的各种调侃、恶搞,李荟也觉得很委屈。“当时想呼吁身边的朋友关注环卫工人,没想到大家却用来开玩笑,觉得很不应该。”李荟希望,大家能把焦点转移到关注环卫工人心愿上。

让环卫大爷早回家真的是“绑架道德”么?

然而2月6日一早却有网友爆料,此事件是由一家深圳的公司组织400人的网络团队发起并助推的。有网友“愤怒”:又在利用网民的善良。现在一提到网络推手,很多人就想到了谎言、炒作、金钱与利益的勾结。

但是这次与以往网络炒作不同的是,这次事件并没有太多的人反感,反倒认为这样的策划是公益行为,大家应该支持。因为看似是纯公益的,所以在强大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呼百应并得以疯传。事情并没有因为网络推手而引发争议,有网友同时发出卖鞭炮老人的照片,展开了关于职业性质的大讨论。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人倡议,别乱扔垃圾,少放鞭炮,让环卫工早回家团圆;但也有网友质疑,每一行都不容易,不乱扔垃圾平时也应做到,放鞭炮是年俗体现,不应该强求。有网友认为不应该利用环卫工人的利益来说事,在春节期间除了环卫工人还有很多职业都很忙,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老板多给加班费。

一张挺普通的图,却引发舆论两极化反应:一方面,很多媒体和明星都转发了这条微博,希望通过信手转发,来表达改善空气质量和给环卫工减负的愿望;一方面是以“道德绑架”为由的抵制,它还引出一系列包括“请不要开车,交警要过年”“请不要网购,快递要过年看爸妈”“请不要坐火车,乘务人员也想回家”之类的极端化恶搞语言,以表达自己的不认同。

总之,在“语不惊人没人转”的当下,什么样的奇葩思维和观点出现都很正常。当说圆成为一种热门的时候,说方的必然会现身搏出位;说甜的人多时,说酸也未尝不是一种吸引人注意的选项。同理,当众多的人传播环卫工的心愿卡时,指责这是“道德绑架”,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这之中肯定也不乏真诚喜爱烟花爆竹的人。

笔者以为,环卫工心愿卡,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对文明呼吁的选项之一,这种表达也许并非最完美的表达。但它只要在春节之前,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人们再一次关注这一话题,并身体力行地少放鞭炮,其作用就是积极的。倒是某些人,总能从正常的事情中,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搞出些为反对而反对的花样,并将其夸张到极致,更值得反思。

莫让看似公益的刷屏“绑架”了道德

最初看到环卫工人呼吁“少放点鞭炮”的照片时,心头一震。环卫工人确实不容易,其他人在家中享受团圆时,他们却不得不在路边清扫鞭炮碎屑。于情于理,他们的呼吁都应得到重视。然而,冷静下来,我们会发现,这样一张照片,明显有被“设计”的嫌疑,而“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用这种道德施压的方式让人们少燃放烟花爆竹。

其实,烟花爆竹禁与不禁,争论了这么多年,民间并未完全形成共识。对那些在规定的空间时间里燃放烟花爆竹的人,无论其他人如何不喜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你都无法指责这些守矩者不道德。而且,燃放烟花爆竹是喜庆事儿,是年俗的体现,放与不放都不应该强求。

笔者以为,每个职业都有不同的工作时间和规定,不能因为常人的感受而抹掉特殊职业的存在,更不能以公益和善意为幌子去“绑架”道德。与其以底层的环卫工人为道具为禁放烟花爆竹的声音“站台”,不如去呼吁提高环卫工人待遇,去呼吁大家按指定时间、指定地点燃放烟花去,呼吁燃放鞭炮者自行清理自己制造的垃圾……

每个职业都需要理解与尊重,尊重和体谅环卫工人没有错,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也很有必要,但不要把一切需要帮助的人都熬成“鸡汤”到处刷屏,更不要以所谓的善意“绑架”整个社会的道德。我们能做的是从我做起,自觉尊重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规定,安全文明地燃放烟花爆竹,尽量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