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8)

青海省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8)

摘要:,民族团结是全省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将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认真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工作,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满腔热情地为驻青部队办实事、解难事,使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

(七)保基本、兜底线,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继续集中75%左右的财力,优先安排基本民生项目,提高20项基本民生保障标准,再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扩大就业创业。完善政策,拓宽渠道,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创业型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技能培训,支持大众创业。今年再安排机关事业单位考招8000人左右,新增生态公益岗位5300名。力争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二是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采取政策补贴、产业增收、劳务输出等措施,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实施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和优化工资结构政策,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规范完善乡镇工作补贴,落实国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三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被征地农牧民、宗教教职人员参保工作,及时将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纳入社保范围。巩固完善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四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提高高龄老人生活补助标准,加快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西宁、海东养老服务示范基地项目,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由25张提高到30张。五是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继续提高城乡居民低保补助标准和管理水平,扩大重度残疾人保障范围,农村重度残疾人月人均生活补助标准提高50元。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保护力度。六是有效稳控市场物价。新建1万栋日光温室、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冷藏保鲜库,新改建10个农畜产品市场,在城市居民区增设便民市场,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和流通效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七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6.5万套,开工建设公租房2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万户、奖励性住房4万户,提高住房抗震节能水平,基本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八是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农牧区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300元,学生营养改善补助标准提高200元。加快建设藏区28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53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完成“西新工程”五期和广电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推进文化进村入户。九是优化人居环境。完成300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镇公路支网和公交加密延伸工程,支持西宁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努力缓解“出行难”问题。十是改善基层基础条件。健全村和社区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便民桥梁200座。全面解决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八)抓关键、求精准,奋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建立完善贫困县考核、约束和退出机制,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力争贫困地区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牧民收入平均增速,全年减贫20万人,全面完成“十二五”减贫目标。

拓宽产业扶贫之路。围绕扶贫重点产业,扩大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区试点规模,做优做强扶贫产业。抓好生态扶贫工程,完善金融扶贫政策,继续实施光伏扶贫和旅游扶贫,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努力在产业富民上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推动“拉面经济”、民族工艺品、民族歌舞表演等提升质量、树立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强化区域攻坚和精准扶贫。坚持以东部干旱山区、青甘川交界地区等特殊类型扶贫工作为重点,统筹实施一批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项目。加强产业带动和综合治理,突出精准识别,真正做到项目资金、驻村帮扶到村到户。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地区,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形式,稳妥推进易地搬迁,不断改善生存发展环境。

更加注重智力扶贫。实施职业教育和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完成贫困劳动力和“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2.5万人。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决不让孩子们输在教育起跑线上,决不能任由贫困问题代际传递下去。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