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

197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

二、打好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全面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现状,认为必须在前两年多经济恢复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从今年起集中三年的时间,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把它逐步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这是我们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之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必须努力打好。

在我国这样一个九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件非常艰巨复杂的工作,进一步打好基础是今后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在建国以后的长时期努力中,已经为工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过去两年多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的收获,也比我们的预料要好得多。但是,林彪、“四人帮”十年破坏的严重后果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干净的。我们对于这一点曾经有些估计不足,工作中采取的某些步骤也不够稳妥。目前,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我国农业的增长还不能适应工业增长的需要,有时甚至难于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轻纺工业的许多重要产品数量不够,质量不高,品种不多,市场供应不充分。煤炭、石油、电力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虽然比较快,仍然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各个工业部门内部和相互间也有许多不协调的方面。基本建设同时进行的项目过多,以至许多工程长期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严重地妨碍着职工、企业、地方、中央部门积极性的发挥,妨碍着劳动力、设备、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提高。全国重点企业的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指标和原材料消耗指标分别有百分之四十三和百分之五十五没有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有百分之二十四的国营工业企业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亏损。这些情况说明,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讲调整,就是要针对林彪、“四人帮”长期干扰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自觉调整比例关系,使农轻重和工业各部门能够比较协调地向前发展,使积累和消费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四方面的任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但是调整是目前国民经济全局的关键。经过三年调整,我们要努力达到下列几项主要要求:(一)要使粮食生产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的发展同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比较适应。(二)在轻纺工业方面,要使它们的增长速度赶上或略高于重工业的增长速度,使主要轻纺产品的增长大体上同国内购买力的增长相适应,并大量增加出口。(三)要经过努力增产和厉行节约,使目前燃料动力和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有所缓和。冶金、机械、化工等重工业部门,要在增加生产的同时,着重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四)基本建设要坚决缩短战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要使全国农民从集体分得的平均收入和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继续有所提高。

我们讲改革,就是要对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坚决地有步骤地实行全面改革。目前我们经济管理体制的要害问题,就是在不少方面程度不等地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忽视了商品生产的价值法则,在分配领域中不能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探索、试验和实践,要制定一套办法,使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等企业单位拥有必要的自主权,能够主动按照社会需要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使产品的生产一方面同原材料的供应密切结合,一方面同产品的销售密切结合,改变目前供产销三者互相脱节的状态。要切实贯彻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把企业收入和职工收入的高低同他们对国家贡献的大小直接联系起来,坚决纠正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倾向。要有计划有准备地成立各种企业性的专业公司和联合公司,逐步改变目前许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经济效率很低的落后状况,逐步改变目前由许多臃肿、重叠、效率很低的行政管理机构来管理经济的落后状况。要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适当扩大地方在计划、基建、财政、物资、外贸等方面的权限,使各地方能够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经济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发展国民经济。这样,我们就能够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比较适应,使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需要比较适应,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比较有效地发挥出来。

我们讲整顿,就是要把现有企业特别是一部分目前管理混乱的企业坚决整顿好。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当然要建设一批必要的新企业,但是主要必须依靠对大量的现有企业实行挖潜、革新、改造,使它们逐步接近或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动摇。而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用极大的力量对现有企业进行整顿。在三年内,所有企业都要建立起在政治上和业务上强有力的、有技术专家参加并能真正发挥作用的领导班子,坚决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使厂长确实成为统一指挥全厂生产工作的主要行政领导人。要把建国以来一直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统统恢复和健全起来,使所有企业从上到下都有明确的责任制度,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建立起合理的、有效率的、文明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要根据新时期的经验和要求,陆续制定全国统一的关于企业的各种法规。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对所属管理不善的企业分别提出限期整顿的具体要求,如果在限期内仍然整顿不好,要坚决改组那些企业的领导班子。凡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长期亏损的企业,都必须在今后一年内扭亏为盈,否则就坚决实行停产整顿,政府不给补贴,银行不给贷款。经过整顿,一定要使所有后进企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达到和超过本企业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样,我们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现有企业,才能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才能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事业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我们讲提高,就是要大大提高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使那些各项工作已经走上正轨的企业、包括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农林牧渔业、商业和各项服务业,在改进产品质量和劳务质量、创造新产品和增加品种规格、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等方面,都能努力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向前大大迈进一步。要使各级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工作人员,都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和领导社会化大生产的能力,提高科学管理和业务技术的水平,力求在自己的职务上逐步成为专家。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要通过学习、引进和我们自己的革新创造,使我国主要行业有一批企业的关键性生产工艺,在采取世界先进技术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要使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方面,创造出若干个先进的典型企业。这样,我国人民就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看到越来越多的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榜样及其实际效果,从而为此后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继续提高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是一个保证我国现代化事业真正能够脚踏实地地向前发展所必须采取的完全积极的方针。在实行这个方针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执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国外资金的既定政策。那种认为这个方针是消极后退方针的观点,或者认为实行这个方针就要停止引进的观点,都是完全错误的。为了在三年内实现这个方针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必须付出极其紧张的努力。这次大会之后,国务院将逐项制定实施方案,坚定地、有条不紊地组织好各方面的力量,毫不动摇地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争取新长征路上这个重大战役的全面胜利。这一仗打好了,我们就会具备比较有利的条件,促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按比例地高速度发展的轨道。

国务院认为,根据上述方针,当前我们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要着重抓好以下的十项工作。

第一、坚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集中力量把农业搞上去。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适合我国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现代化,将为我国的城镇和厂矿人口提供丰富的商品粮、肉食品和其他副食品,为轻纺工业和国内外市场提供越来越多的经济作物和其他原料,为整个工业提供日益繁荣的广阔市场,并且使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地向前发展。为了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充分发挥八亿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取农业生产有一个持续的大幅度的增长。我们要继续肃清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保护和尊重社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实行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度,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经营家庭副业,允许正当的集市贸易。长期的实践证明,这些基本政策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和利益,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国务院认为,这些政策应该长期稳定不变,在全国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不得违反。在坚持执行各项农村政策的同时,政府要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和信贷,适当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免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的农业税收和社队企业税收,加强对农业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发展农业税收和社队企业税收,加强对农业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事业,继续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加快商品粮基地和国营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的建设。今年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比重由去年的百分之十点七提高到百分之十四,加上用于农业的其他各项资金,总额达到一百七十四亿元,明后两年还将适当增加。各级农业部门和农村社队要切实改进经营管理,使得用于农业的资金和物资得到合理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目前我国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全国人民公社和公社以上各级的农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已经着手进行全国农业自然资源的普查和研究制定发展农业的区域规划。全国所有的县一级政府,都要指导和推动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社员民主讨论,制定全公社逐步实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现代化的规划。在这个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依次制定县、省和中央三级的农业现代化规划,并组织有关方面通力协作,扎实地有步骤地加以贯彻执行。我们一定要继续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有计划地开垦荒地;普遍开展植树造林,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资源;大力加强草原建设、积极改良畜种;更好地保护水产资源,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淡水的养殖业;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各种方式,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在符合经济合理的原理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发展农村社队企业,使农林牧副渔各业都得到全面的高涨。这样,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就能够比较快地得到加强,我国八亿农民就能够比较快地陆续富裕起来。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在经过试行以后,将在明年提请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二、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加快轻纺工业的发展。轻纺工业投资少,积累快。多发展轻纺工业,既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的需要,又能为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我们一定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迅速改变目前轻纺工业的落后状况。轻纺生产所需要的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必须优先保证供应。今年国家提高了对轻纺工业的投资比重,增加了用于发展轻纺生产的外汇,今后还将适当增加,轻纺工业部门要千方百计把这些资金用好,使它们充分发挥效益。轻纺工业部门正在兴建的一些现代化骨干企业必须抓紧建设,保证按期投入生产。同时要以更大的努力抓好现有企业的革新改造,挖掘潜力,增加生产,提高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出一大批优质名牌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的需要。我们要大力加强对手工业的领导,充分发挥手工业企业在生产日用工业品和工艺美术品方面的作用。重工业各部门的许多企业不仅要努力为轻工业提供越来越多的设备和原材料,还要注意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生产出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日用工业品。军工企业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军用产品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也要尽可能多生产一些民用产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

第三、切实加强煤炭、石油、电力、交通运输和建筑材料工业,努力克服国民经济中的这些薄弱环节。为了尽快改变燃料动力严重不足的状况,我们必须一手抓增产,一手抓节约。一方面,煤炭工业要努力改变部分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甚至采掘失调的状况,搞好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加快新井建设;石油工业必须加强地质普查和勘探,大力增加后备资源,使开采量和储量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电力工业要搞好现有发电设备的配套和完善化,加快新电站的建设,在积极发展火电的同时多搞水电。另一方面,各行各业都要努力降低消耗,节约使用能源,杜绝浪费,这是当前以至今后若干年内缓和燃料动力供应紧张状况的最主要、最可靠的途径,必须千方百计地坚定不移地精打细算,雷厉风行,有奖有罚,非要得到显著的效果不可。政府要实行电力的统一分配供应制度,并且准备尽快拟订能源法案。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工业交通企业目前一年大约多耗电二、三百亿度,多耗煤几千万吨。我们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各企业今年计划定额的基础上节约煤和电百分之二到三,节约油百分之五到十,这个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国务院责成各级计委严肃负责地根据燃料动力和原材料的供应可能,严格审查和控制每一新企业的建立,并且坚决把一些产品没有销路和质量低劣、消耗过高、长期亏损的企业停下来,保证那些产品为社会所急需、质量好、消耗低、盈利多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使有限的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得到合理的使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交通运输方面,必须加快主要铁路干线的技术改造,提高运输能力;在积极修筑新公路的同时,努力改造现有公路;加快沿海港口的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切实加强邮电通讯的建设。建筑材料工业要迅速改变目前的落后状况,加快发展速度,特别要重视研制和生产新型的建筑材料。

地质工作应该先行,目前也是一个薄弱环节。要大力开展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勘探,努力提高找矿效果,为现代化建设提前找出各种资源和准备好地质资料。

冶金工业去年胜利地结束了我国钢铁生产多年来的徘徊局面,这三年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规格上,积极努力提高冶炼和轧制技术的水平,多炼优质钢、合金钢,坚决把那些短缺的、稀有的钢材和有色金属搞上去,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机械工业要尽量多生产为国家急需的高质量的农业、轻工、纺织、矿山、石油、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通讯器材、精密机床、大型机床以及其他设备和零配件,努力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子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积极加以发展。

第四、坚决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努力提高投资效果。我们必须根据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合理安排基本建设规模,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坚决把那些当前不急需和不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停下来,保证那些为国家急需的工程加快建设,按时投入生产。要优先把农业、轻工业、燃料动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材料和冶金工业方面的重点项目保上去,并且适当安排好其他方面的建设,促使国民经济协调地向前发展。基本建设一定要认真搞好合理布局,综合平衡,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投资效果,否则就要造成极大的浪费。所有基本建设工程,都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坚决纠正那种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错误作法。新建工程必须解决好环境保护问题,现有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要认真负责地有步骤地切实解决。基本建设战线的广大职工要鼓足干劲,群策群力,努力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完全合格,提高新增固定资产占投资额的比例。在这些方面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以特别的表扬和奖励。总之,我们一定要坚决克服基本建设中目前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使全国人民经过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建设资金在现代化事业中充分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五、积极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速培养建设人才。我国科学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本来就不足,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破坏,目前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严重状况。我们必须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相应地加快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继续恢复、加强和新建一批重点科研机构,充实一批重点大学的实验室,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用更大的精力努力解决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课题。各经济部门和一切生产企业,都应该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发展科学研究,尽量采用适合实际需要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要努力有计划地加强中间试验、工业试验和技术推广工作。教育方面,要在前两年多高等院校整顿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继续花很大的力量,积极发展大学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中等教育要有计划地多举办各种门类的中等职业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方面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大量中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继续扫除文盲和普及小学教育十分重要。这个任务本来早就接近完成,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倒退了多年。我们一定要依靠各省、市、自治区的负责领导和教育部门的积极配合,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加快完成这个任务。要十分重视发展托儿所、幼儿园,加强幼儿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新闻、广播、电视、出版、图书馆、博物馆、文艺、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要适应形势的需要和根据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统筹安排,有一个新的发展。

为了普遍地提高全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对在业人员进行业余的和离职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各部门、各地方和有条件的企业,从上到下,都要开办各种类型的训练班、研究班,分期分批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普遍进行轮训,同时把职工的文化学习和技术培训工作切切实实地开展起来。每一期的轮训或培训完毕后,都要进行严格的考试,作为衡量是否称职、提拔使用和晋职升级的重要依据。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战线要这样做,农业、商业、科学教育文化等各条战线也要这样做。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