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委员
环保可成为新的增长点
我国的环保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最主要的创新是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环境治理完全可以打造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APEC蓝等很多例子表明,我国大城市的污染主要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重点在产业结构上。在国外,环保部靠严监管,是“带牙齿的老虎”。但在国内,环保的问题要用中国人的办法解决,环保部可能不仅要用“牙齿”,兜里还必须装有“胡萝卜”。国家应该组建一个环保基金,由环保部组织专家评估各种项目,补贴利息或者投入种子基金,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到新兴的高科技、低污染产业。
在国家层面,应该实施工业绿化战略。在沿海一带适当发展绿色重工业,而在内地像河北、山西,先砍掉重污染产业,由环保基金补贴搞招商,引进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现代工业绿色技术相当成熟,已经发展到完全可以不伤害百姓健康的水平。在德国的母亲河莱茵河畔,就建有世界上最环保的炼钢厂。实施工业绿化战略首先要抓的是污染大户——用煤炼焦炼钢的重化工业,其次是柴油车。相信用不了五年时间,污染状况就能够大大减少,同时也解决了产业转型的问题。
宁夏石嘴山市市长王永耀代表
转型要有战略眼光
石嘴山市是一个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在探索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无法避免要注重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不能光顾着现在升级而忽略了过去的问题,更不能为了促进今天的转型而导致以前遗留社会问题的诱发。
在转型过程中要讲究辩证法,在解决好经济持续发展、转型成功的同时,要把历史遗留问题衔接好。比如现在石嘴山要发展、要改革,早期工业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老工人、棚户区不能不管。虽然他们大多已是年老,对社会的贡献度也在下降,但是不能不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要考虑前后政策的一致性、利益的均衡性,否则会带来不稳定的社会因素,给持续改革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传统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战略眼光。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代表
企业要有创新思维
现在,煤炭行业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这是煤炭行业的新常态。怎么适应,企业需要有创新思维。
我国大部分企业善于“做加法”——上项目,但更需要“做乘法”——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向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多元的增值服务,这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山东能源集团“能源综合服务商”的做法取得了有益探索。首先提供能源解决方案服务,通过建立物流通道、推进煤炭改性提质研究,向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稳定清洁的能源供应,实现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变;其次是成立矿业管理集团,向矿山企业提供从勘探、设计、建井到装备、运营全方位的“管家式”服务,实现从输出煤炭到输出技术的转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