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别让“我不会”成干部能力短板》深有感慨。在如今竞争如此惨烈的时代,竟然还有人以“我不会”或“大老粗”自居。殊不知,这是在自毁谋生之路。而现实中偏偏有些人仍在继续做着这样自轻的傻事。
目前,很多单位都是一职多能成风,身有多项技能,兜揣多个岗位操作证书成为时尚。而有的人还在整天以不会为理由浑浑噩噩混日子。无非是:一怕吃苦受累;二怕能者多劳,多劳不多得;三怕干得多,出问题的几率就大,承担的责任就多,挨罚的几率就多,在奖金分配方面有可能:会干不如不会干,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虽然这与目前的分配机制有关,但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一些人认识问题和认识社会的世界观出现了偏差。虽然大锅饭早已废除了,但是铁饭碗还是很结实的。一般不会因为溜尖耍滑、吊儿郎当、偷懒躲活、好逸恶劳被解除公职;在联合作业的场所,在现行的分配制度下也不会比多干、会干的人少得多少,因而就给那些弄天混日子的人以可乘之机,也为他们畸形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样的人虽不是多数,但是也不只是个别。在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心无大志,过一天少两晌的主。他们不会以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是不光彩的。他们对自己的偷懒耍滑,看作是一种比别人聪明的行为。千万不要以为他们会对别人替自己干活心存感激,没准他们还会窃以为自己少干活是在耍别人呢。其实他们的如意算盘有些小,是一种看不透形势的表现。
要说“不会干”的人的短板我以为就是一个懒字。懒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了。因为懒,就不肯学习,不学习就不会干活,不会干就躲。这就成了一个循进的过程。接下来可想而知,就会被单位领导看不上,被同事瞧不起,声誉和社会地位就无从说起。就是有了升迁或者外出有利的机会,也自然与这样的人无缘。
常言说:“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要做人上人,需吃苦中苦”。大千世界上凡是身怀绝技的人哪个不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吃苦耐劳学练出来的呢?他们的天赋是次要的,主要靠的是勤奋。也就是常说的依靠“三分天才七分勤奋”而就。因此,奉劝那些平常以“不会干”或“大老粗”自居的人,注意改造自己的思想世界,革掉懒的习性,成为一个勤奋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格言经常诫勉自己,争取尽早成为一个会干、能干的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