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智库建设要“目中有人”

中国特色智库建设要“目中有人”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国智库迎来春天”、“中国进入智库时代”,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智库与“人”的探讨,引起了本报记者注意。

无论是谈智库服务对象,还是智库建设本身,对“人”的关注对于智库发展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服务决策与服务人民相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曾在2014年初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就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就要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就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我们是为了人民而做学问,依靠人民做学问,做学问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这就决定了做学问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实践,从群众实践中汲取养分。一切真知灼见皆来自群众、来自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问再高,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也是人民的学生,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人民结合在一起,为人民鼓与呼,为人民的利益发声。

我国的智库建设,也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目中有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提出,面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多元化,智库建设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关怀,把服务决策与服务人民统一起来,契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关注影响民生的重要战略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这些功能都与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胡卫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将眼光从文件、经济、数据转移到人的诉求、需要、发展上来。从百姓的需求、感受出发,来思考政策,为国家负责,为百姓负责;不仅仅要关注静态的、宏观的数据、结构,更要看到不断发展变化的微观事件中人的诉求和观点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宏观结构的影响,不能只顾少数人的利益而忽略大多数人的利益;要看到智库应该成为联系社会、政府之间的桥梁,增强重大政策解读传播的能力,积极引领社会舆论与思潮,确保信息传播的顺畅,增强政府公信力,缩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