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的十大论争(10)

公共外交的十大论争(10)

争论之六:公共外交战略

一种观点认为,公共外交是实现国家利益和执行外交政策的手段之一,它服从和服务于一个国家的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波及的领域和涉及的相关行为体非常多,需要统筹国内与国际、官方和民间、高层和草根等众多方面的资源,才能形成公共外交的强大合力。因此,开展公共外交必须从全局的视野和战略的高度,为一个国家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各方面共同参与公共外交确立统筹全局的大战略,将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成为强大的合力,从而在纵横捭阖的国际博弈棋局中居于主动。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共外交重在公众,人人都是外交官,如果制定统一的公共外交战略,将公众纳入政府体系和框架内,就失去了公共外交本身的内在活力。(45)还有的反对意见认为,公共外交事务非常复杂,规模庞大,形式多样,要想通过制定一份战略统一起来,是不可能做到的。有的学者则担心如果把公众的外交积极性套上政府命令的紧箍咒,很可能就转变为政府外交了,从而扼杀了公众参与外交的积极性。

上述两种观点分歧的焦点在于如何把握政府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和活动范围问题。战略论认为要把公共外交的一切活动都纳入政府的战略框架中,使之形成为有效的公共外交力量。公众论则认为不能给公众戴上“战略紧箍咒”,还是鼓励不拘一格开展公共外交。显然,在实践中完全抛弃政府战略统筹和完全纳入政府战略都是不切实际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两者,使之最大限度地释放公众外交的活力,规避公众参与外交的消极影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