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的权衡

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的权衡

财政紧运行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开始进入经济新常态,2014年经济增长7.4%,2015年经济预期增长7%左右,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对此不应掉以轻心。

在这个背景下,财政运行也进入了新常态。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速下降,2014年降到了多年来首次遇到的个位数增长,全国一般财政收入增长8.6%;2015年一般财政收入增长预期为7.3%,财政收入增长将进一步下落。另一方面,从人口来看,我国已成为人口快速流动的动态社会,正在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阶段,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财政支出增长随之呈现出越来越刚性化的特征。2014年全国一般财政支出增长8.2%,收支缺口形成的赤字达到1.35万亿元;2015年全国一般财政支出增长预期为10.6%,财政支出不降反升,预期收支缺口形成的、需要通过发债弥补的赤字将达到1.62万亿元,比2014年扩大2700亿元。

因此,财政紧运行,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

风险新常态:各种风险相互转化

如果说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经济下行,那么财政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之一则是收支缺口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发债规模扩增。无论经济新常态,还是财政新常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进入“风险新常态”——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财政风险、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等各类风险在相互转化中呈扩散状态。从当前条件分析,我国陷入全面危机的可能性近乎为零,但深刻认识各类风险的转化却十分重要,这是防控系统性公共风险,从而真正避免全面性危机的前提条件。

经济是财政收入之源,财政与经济是紧密连在一起的。作为一种公共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通常会转化为财政风险。这既有被动转化的,如经济下行导致税源减少、财政减收,再如金融面临危机,财政被迫救援;也有主动转化的,如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动降税、增支,以此来稳定经济社会,避免断崖式经济滑坡以及失业人群迅速扩大所引致的公共危机。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风险转化,都具有隐蔽性,难以正面识别,等到发现的时候,往往已是危机的前兆。如美国金融危机转化为财政危机,实质上是被迫救援造成的。而欧盟出现的财政危机却是主动转化造成的,是没有把握好“度”,并非仓促展开救援所致,因为欧盟的财政风险敞口一直很大。

在现代社会,作为政府重要的政策工具,财政的基本功能是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等各类公共风险,以维持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稳定,熨平波动性,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此而论,财政风险适当主动扩大有时候是必要的,就像遭遇特大洪水时采取的“分洪”措施,有利于降低系统性公共风险,以避免全局性的公共危机。面对防控公共风险和公共危机这个目标,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财政作为与之相匹配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当面临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时,政府应用的主要手段都是财政。不言而喻,无论是年度预算还是中长期预算,政府预算安排都要体现防范化解公共风险这一目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预算政策主题。

我国当前的公共风险主要是经济稳定风险、社会民生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这成为当下财税改革及预算收支安排的基本导向。在短期内,这三类风险是相互隔离的,不会相互叠加。但从长期分析,极可能相互转化,因为这三类风险短期逆转的趋势虽然不明显,但只要不断积累下去,哪怕是风险累积速度慢下来,迟早也会外溢形成相互转化的态势。就此而言,“分割包围”各类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避免它们相互转化而导致系统性公共风险的扩散。从年度预算安排来看,可以有重点地防控经济稳定风险。但从中期财政规划来看,统筹考虑上述三类风险就显得极其重要。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