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文稿 | 杨生平:“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壮大文化产业(4)

独家文稿 | 杨生平:“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壮大文化产业(4)

再次强调这个问题,不要因为今天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就认为我们没有对抗了,应该准确地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时代性质,一个是时代特征。时代性质是由生产力跟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时代特征是由他们的矛盾关系表现的程度决定的。到那一天也许他们还会对抗,那个时候也许再次会出现战争与革命。如果因为今年促进了和平和发展,而否定了今天时代的基本性质,使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矛盾对抗,我觉得这个国家不会走得太远。因此处理全球化文化,无论是处理文化产业,还是处理民族文化,首先要建构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文化,把这条一定要夯实,没有这个做基础,所有的问题都难以解决。

加强民族文化融合

第二全球化问题必须考虑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特质。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能力创造的一切,而狭义的文化只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

今天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文化产业上,比如说电影、电视、图书、出版等文化产业。文化对所有的物质产品也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说图书、电影、电视跟文化产业有关,那这个文化的作用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杯子、桌子和房子是物质产品,跟文化没关系吗?现在大家越来越发现了,今天所有的产品都跟文化都有关系。只要在杯子有文化的符号,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它就代表了品位和品质,房子也是这样,桌子也是这样。这就证明一个问题是什么,今天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上,对一般的产品都有重大影响。

文化甚至对人体的存在(物质存在、肉体存在)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在流行双眼皮就变成双眼皮,流行高鼻梁就变成高鼻梁。这些都证明什么?社会的审美时尚是文化,它影响了商品的物质存在,甚至已经影响了人体的肉体存在。

目前我们一般把文化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物质文化,包括建筑文化,园林文化等。

第二类是行为文化,人的行为、生活方法、休闲方法、活动方式都跟文化有关。

第三类是制度文化,各种制度也是一种文化。

第四是纯粹精神文化,也是观念形态的文化。以往我们讲文化的时候,只把文化看成是观念形态,其实文化还有其他三面的存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讲观念文化的时候我们也容易犯一个错误,把观念文化完全等同于意识形态,所以一讲文化就讲意识形态,一讲意识形态就讲文化。

观念形态文化的内涵外延远远大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只是观念形态文化的一部分当然是核心部分。在文化建设问题的上,高层次的决策者既要懂文化的规律,又要懂意识形态的规律,不要犯一个错误就是一谈文化发展就谈意识形态,一谈意识形态就用文化代替,这都是有问题的。意识形态并不是涵盖了全部观念文化,意识形态反映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但作为传统继承下来的文化,还反映在生活世界当中,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等等。这就证明问题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力量远远大于意识形态的内涵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学习中国梦,中国梦一般都是从鸦片战争谈起,习近平也是这么谈的。我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中国梦是百年渴望,但是它是千年回想。也就是说对中国梦问题光从近代史解读的话可能还不够,一定要联系到千年的中国历史。大家知道百年渴望跟鸦片战争有关,因为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还是强大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衰败,所以今天我们才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谈复兴至少证明以前辉煌过,我认为讲中国梦,从鸦片战争谈起是最正确的,但是如果从文化讲,仅仅从鸦片战争谈起,不能把中国梦的内涵完全理解透,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盛到衰,今天我们希望中华民族再次复兴,但是它逻辑上有个内涵,既然你希望中华民族再次复兴,证明以前我们曾经辉煌过,事实证明我们也是辉煌过,那么当时辉煌是靠的什么,这个东西今天还有没有意义,今天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谈中国梦,一定要谈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本书叫《礼记》,当中的一篇《礼运》提出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小康已经被邓小平用来表征我们今天的社会。但另一个概念,我们今天还需要深化研究大同,研究大同对于今天中国的整体走向非常重要。什么是幸福,不同人对幸福的回答是不同的。不同的民族对于幸福的回答肯定是不同的,因此一个民族要想真正让人民幸福,首先他要知道人民认为的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肯定要追溯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理想。西方人说自由和民主是幸福。但是,对中国来说,有自由有民主就幸福吗?

中国人认为最大的幸福是合家欢乐,幼有所长,老有所依,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虽然这种幸福感不能带领我们全面小康,但是离开这个内容你问中国人,他肯定不会幸福。幸福跟民族的理想,跟民族的文化有关系。正是因为大同社会提出了这个理想,不管西方人信不信,中国人肯定信,因为中国的这个理想至少塑造了三大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最早做中国梦的是欧洲人,欧洲大概做了将近500年的中国梦,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大概是从13世纪马可波罗到了中国以后,他在中国待了十多年回去以后写了一个游记叫《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相当多的西方人对中国十分向往。你想想路不拾遗,人际关系非常融洽,经济也富裕,他认为这是一个理想世界,是一个人间的天堂。

有人可能知道,对西方思想影响最大的一次运动叫启蒙运动,欧洲的启蒙运动有很多思想家,其中法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叫伏尔泰,伏尔泰专门改编了一个剧本叫《中国孤儿》,原型就是《赵氏孤儿》,他对中国的儒家思想非常钦佩。

我们认为中国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对于西方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当然了影响完以后,人家的新思想一旦形成了,最后也不崇拜你了,开始侵略中国,这也是个事实,两个事实我们都要尊重。第一西方人首先做了500年的中国梦,从13世纪到18世纪,特别是18世纪上半叶,18世纪西方形成了启蒙运动思想以后,一旦形成自己思想了,就对中国不满意,开始侵略中国。

还有一个数据我也告诉大家,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统计,从1700年到1820年,中国GDP一直是世界第一,这个大家知道,1820年离我们今天十分关注的1840年只有20年的时间,不仅如此,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2.3%增长到32.29%。而美国最高时期大概是80年代,还没有中国这么高,然后进一步推测,中国GDP第一次被美国超越,大概是在1895年。1985年对中国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日子,那是甲午战争以后。

两个事实告诉大家,一是中国真的非常辉煌,中国历史上不仅塑造了中国人自己的梦想,也塑造了西方的中国梦想,那时候中国社会和谐,经济也十分强大,这个是事实。但是另一个也是事实,虽然我们过去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一,却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大门。

责任编辑:郭安琪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