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强调,改革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的切入点。何为群众最关心的事,就是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包括收入、教育、物价、住房等问题。我们要认真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做到做好改革,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一、改革,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是检验党的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强、改革的切入点是否明确、对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是否总结得好
党的十八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诣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人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护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放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所、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章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是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这是在新形势下深入进行改革开放中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就是说改革,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是党章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不得违背。而做的好坏,正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强的重要标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首次公开讲话,表明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习近平当选为总书记以后召开的第一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围绕着改善民生为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中又一次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是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说明,改革能否做好,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是检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改革的切入点是否明确。
改革以来的成功经验证明,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提高也和改革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及和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有关。改革要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实践证明,如果事关群众自身利益的问题,不能通过改革解决,光说不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避而不谈,却把功夫花在总结汇报上,群众对改革就会失去兴趣,缺乏群众支持,改革当然不能持久深入,只有从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包括收入、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住房、健康养老、物价涨跌等进行改革,使人民得到实惠,才能激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只有把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做法坚持下去,我们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