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励与约束突围改革僵局

用激励与约束突围改革僵局

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工作重心。在顶层设计上,深改组已经召开了十一次会议,在很多问题上都有所部署和安排。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顶层的政策设计是一方面,具体的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和落实又是一方面。根据我们判断,当前改革进展并不顺利,改革的红利还尚未激发出来,需要对改革做更客观的评判,特别是要突破当前的改革僵局,切实推进改革的全面展开。

艰难的改革:改革仍处于胶着状态,参与积极性不高

改革举步维艰,主要的问题包括:缺乏后续的整体推进规划,思路不够明晰;各部门积极性不高,激励不足,约束不足;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胶着状态。

第一,整体推进的规划不足,清晰度不够,立的步伐需要加快;在顶层设计上,对改革的把握有待进一步明晰。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如何把握“稳”与“改”之间的权衡仍然值得考虑;同时,整体改革的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清晰化。

第二,大部分部门、大部分地方,观望氛围重,公职人员的积极性尚未调动起来,主动性不强,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普遍心态。由于怕担当风险和缺乏明确的主线,具体措施很少得到实质性推进;改革推进较为缓慢。

据我们观察,省级层面更多的在观望和等待;而县市则理所当然地认为改革还未入日程,至少得两年后才能到达基层。各级部门以应付为主。各部委的改革方案大多没有出台,即使出台一些初稿,仍然以缓解局部问题为主,突破不多,离现代国家治理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改革具有风险,而短期收益并不明显,因而公职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并不高,更多的是一种由上而下的任务及压力。

第三,民众对改革的预期与实际进程有所差距,对改革的热情下降,参与积极性越来越低。改革的步骤较缓慢,见效周期较长,因而对改革的热情和关注逐渐减弱。

改革艰难而缓慢的深层次问题

目前,整体印象是改革较为缓慢,造成改革困境的客观原因是,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改革处于胶着状态的主要原因则包括:

第一,改革本身没有完全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需要对改革的决策尽可能的公开,对决策的过程也尝试公开。公开透明不仅可以推进改革本身,同时可以减少社会的忧虑和不安。公开透明本身就是一项改革。

第二,良好的制度及社会规则没有明确,需要强化社会规则的重建,应强调构建简单明确的社会准则。目前已经完成的改革方案屈指可数,并且有些混乱和含糊,可能缺乏对社会规则本身的理解。改革应该减少不必要的管制,提高社会的效率。目前的改革没有跳出原先的框架,局限于规章制度的修补,不必要的约束依然很多。

第三,怕“乱”及对风险的顾虑多。由于历史和文化等的惯性,改革自然难度很大,各种顾虑自然在所难免,但事实上,可能很多顾虑未必真正存在。社会的矛盾同样更多的应该积极疏导,而不是回避。改革的决心需要加强,要敢于突破。

第四,长期和短期的关系没有协调好。近来,各级政府事实上很大部分精力用于稳定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刺激特征的政策,而对长期的发展目标有所偏离,对改革的重视有所淡化。需要立足长远,减少短期干扰。

第五,利益机制没有理顺。复杂的利益机制需要加以理顺,当前混乱的利益分配模式导致规则混乱,改革难以推进。简单的利益机制能在短期内重建利益格局。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