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向而行的美古关系

相向而行的美古关系

2014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分别发表讲话,宣布将就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展开磋商。当天,两国便采取了立即可见的改善关系的举措,向对方互释善意与诚意:古巴释放了已被监禁5年的美国承包商艾伦·格罗斯和一名被监禁近20年的美国间谍,美国则释放了已被关押15年的3名古巴间谍。此后,双方外交部门展开了密集的互动。近日,两国领导人在第七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再次握手,并进行了正式的双边会谈。从国际主要媒体如《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路透社等新闻报道来看,它们均使用了“历史性会晤”这一用语,可见评价之高。

复杂的美古关系

回顾历史,美国与古巴的复杂关系清晰可见。由于地缘上的邻近,美国早在建国之初就意识到古巴的战略重要性,并表露出控制古巴的意愿。1805年11月,美国总统杰斐逊在给英国驻华盛顿公使的照会中宣称:“一旦同西班牙作战,基于战略上的考虑,(美国)就要夺取古巴。”1823年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在致西班牙国王的备忘录中又指出:“就像树上的果子被风吹下必然要落到地上一样,古巴一旦脱离西班牙……就不能自己生存,而必然并且只能倒向北美合众国……北美合众国绝不能拒而不纳。”这便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美国对古巴的“熟果”政策。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西班牙被击败,美国终于等到了摘取“熟果”的机会。1901年3月,美国又通过了“普拉特修正案”,实际上将古巴变成了它的保护国。

1959年,卡斯特罗兄弟等人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政权,取得古巴革命胜利。然而,在冷战大背景下,古巴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前沿之一。在两强对峙的格局中,古巴选择了站在苏联一边。1961年,美国宣布与古巴断绝外交关系。1962年,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上演,令世界濒于核战争的自我毁灭边缘。显然,对于古巴卡斯特罗政权,美国必先除之而后快。然而,事与愿违。不论是美国策划、资助、指导下入侵古巴的“猪湾事件”,还是针对卡斯特罗本人的多次暗杀行为,抑或是对古巴实施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其最终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随着冷战的终结,经济全球化大潮驱动着资本更快速、更全面的流动。但是,由于美国长期对古巴实施制裁,使得美国企业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国外市场。与此同时,欧洲国家纷纷将资本投向古巴,并占据了巨大市场份额。在此情境下,美国不仅输了面子,也失了里子。近年来,大多数美洲国家对于美国政府在西半球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厌恶与不满,其中之一便是美国对古巴的政策。例如,在2012年第6届美洲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大多数美洲国家领导人都表示要邀请古巴参会,美国以种种理由阻挠而未能如愿。于是,在那次峰会之后,除美国和加拿大之外的32位与会国家首脑发表声明表示,将不再参加古巴缺席的峰会。这已经充分说明,多数美洲国家的独立性、自主性意识增强。显见,美国若不调整对古巴的政策,恐将在美洲地区失去民心,一种“正在失去拉美”的担忧也时刻萦绕在美国人心头。因而,在前往参加本年度美洲会议之前,奥巴马总统在牙买加金斯顿再次表示,美国对古巴的政策已经失效,是到了该重新认识并进行战略调整的时候了,“我们不应被历史禁锢。当一项实行了50年的政策不能奏效的时候就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你该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了”。同时,奥巴马总统还表示要进一步放下身段,重新构建与西半球国家的关系。他在本届峰会开幕之前的“公民社会论坛”上宣告,“美国随心所欲插手拉丁美洲事务的日子已然过去”。当然,美国与古巴改善关系也得到了美国民众的支持,尤其是拉美裔美国人的支持。据最近一份民意调查显示,59%的受访美国人,其中包括56%的拉美裔美国人支持两国改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寻求调整对古巴的政策有着坚实的民意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