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一直以来楼市都是全民关注焦点。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对房地产市场着墨寥寥,但在总理答记者问及政协小组讨论等多个场合,有关房地产的话题依然引起中外媒体的较大关注。当前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新常态下,我国楼市低迷状况是否会继续?是否真的会像国内外盛传的那样“崩盘”?房地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将如何应对房地产经济面临的新常态?针对这些问题,两会期间,我们特别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教授张泓铭对此进行一一解答,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013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春,国内外盛传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要崩盘。2014年过去了,中国楼市表现的确有所疲软,而同“崩盘说”相去甚远。未来,中国楼市会如何,政府又该如何作为,这是国人普遍关心的。本文试图从房地产经济的角度对此作些分析。
房地产经济是由国民经济决定的
很久以来,对于房地产经济(市场和产业的总和)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普遍存在着一种误解。许多人认为,房地产经济好则国民经济好,反之则差。这样的误解,伴随着过去十多年国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的同步高速发展,得到了强化,以至于形成国民经济的“房地产主导论”。应当承认,房地产需求旺盛,市场兴旺了,房地产业也就兴旺,会拉动、推动国民经济与之相关的几十个行业的发展,对于GDP和财政直接的、间接的贡献良多,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是什么导致房地产市场和产业的兴旺呢?
寻根溯源,首先需要弄清楚房地产产业是作什么用的?从学理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房地产业的作用是提供人类生活、生产、经营和各种使用需要的空间载体,如住房,还有办公楼、商铺、厂房、仓库等非住宅房屋,房地产业应该满足社会的这些要求。只有房地产业满足了社会的这些要求,才能成功拉动、推动国民经济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扮演支柱产业的角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社会对于房地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呢?是官员的设想或者是什么指标吗?都不是,社会对房地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需求是由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国民经济的快速较好发展,会使社会对房地产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对房地产业提出增加供给的要求,最后推动房地产经济快速较好发展。当然,房地产经济的快速较好发展,也能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影响”和“决定”有质的区别,不能混淆。对于国民经济和房地产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比喻:国民经济是一棵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大树,房地产经济是这棵大树上的一条大枝桠和一丛花果。只有大树根系深广,才能有满树的好枝桠和美丽的花果;同时,大枝桠长得越好,也能使大树的根扎得更深、布得越广,从而增添大树的风采。笔者曾将中国GDP增长率同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作了比较,发现两个结论:在相关性上,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同GDP增长率高度相关;在时间关系上,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变动是滞后于GDP增长率的,说明国民经济变动在前,房地产经济变动在后。从而在技术上证明了国民经济发展决定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基本道理。
有些人认为,货币供给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起伏。理由是,货币供给宽松房地产市场就兴旺、价格就上涨,反之就冷落。这样的理解有只看表面之嫌。如果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决定货币供给呢?除了货币管理技术可以随机地、短期地扰动货币供给之外,长期的、决定性的因素也是由国民经济发展决定的。显然,货币供给可以影响但不能根本决定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还有人认为,政府的调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理由是,政府收紧了房地产交易,市场就趋冷;反之就趋热。这种看法扭曲政府调控的作用。就此要追问,政府为何要调控?因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部分背离了国民经济的要求,甚至有可能危害到整体经济和社会,所以要在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调控,使房地产经济符合国民经济的根本要求。可见,准确的政府调控也是国民经济的要求,它同国民经济对于房地产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不能用政府调控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来否认房地产经济是由国民经济决定的道理。
循着房地产经济由国民经济决定的这个逻辑,人们自然地得出以下结论:既然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告别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那么,中国房地产经济也将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平缓发展的新常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