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人的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深层次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显现,如:土地征收、拆迁、新农村建设、村级财务、历史遗留问题和民间纠纷等,为此建设一个科学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着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对维护基层农村社会治安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矛盾纠纷的规律和特点
针对各类矛盾纠纷发生的时间、对象、范围场所、规律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不同的手段措施及时排查及时化解,及时疏导引导,及时平息事态,严防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演变为刑案,升级为群体性事件,甚至发展为大规模暴力冲突事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异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规律和特点:
从时间上看,农闲季节,传统节日,耕种收获季节多发各类矛盾纠纷。从对象上看,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农村从事各种涉农行业人群中,易发各类矛盾纠纷。从起因上看,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界限不清,权责不明,引发矛盾纠纷。邻里之间,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之间,日常生产、生活中动态发生的各类小摩擦、小矛盾解决不及时,不公道,都能引发大的矛盾纠纷。征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较为突出。家庭内部矛盾, 家庭成员相处不和谐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在农村地区亦占较大比例。官僚主义作风,行政不作为,部门间推诿扯皮,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等现象存在,是新时期引发矛盾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的又一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效率低下,执行能力不强,农村干部对各类矛盾纠纷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加剧了各类矛盾滋生演化,矛盾双方不会依法维权,怕打官司麻烦,法律知识匮乏,种种原因交织一起,加之好事者推波促澜,是激化矛盾纠纷的又一重要诱因。
二、建议和对策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
(一)健全完善领导责任机制。一是各级要切实负起责任,把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综治委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舍得花费精力想平安,要舍得组织人力保平安,要舍得挤出财力买平安,真正落实“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同时要落实社会治安综治责任制,解决好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注意掌握社情、民情,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在调解过程中,必须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矛盾纠纷发生地的责任,并相应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二是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设好、发挥好。要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来搞好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协调好基层两委的关系,提高其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要稳步推进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尽量及时公开,提高群众对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落实好各项政策,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四是要大力提高各级干部队伍的素质,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及时分析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新形势下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