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迈锡尼和提那雅恩斯的考古遗址(2)

世界文化遗产——迈锡尼和提那雅恩斯的考古遗址(2)

城堡坐落在一个三角形的小山丘之上。约建于公元前1350-1330年,城墙保存完好,按山岩高低取平,其高度一般在15-35英尺之间,最高处达56英尺;厚度10-46英尺不等,全部采用雕凿成长方形的巨石。位于西北角的“狮门”,由10.5英尺高的独石建成门柱,上覆以15×6.5英尺的矩形独石门楣。门楣之上又有高10英尺镌刻两头雄狮的浮雕,“狮门”因此得名。城堡内的建筑,以当年迈锡尼国王的皇宫为主体,有卫室、回廊、门厅、接待室、前厅、御座厅等。皇宫内的主厅长42英尺,宽39英尺,中心设有圣火坛以及包括用红灰泥建成的浴室在内的小室(据说当年阿加梅农被害于此室内)等皇族宫寝和神庙等。城堡内另外一个著名的古迹,是位于皇宫西首的皇家墓地。墓地中央发现有10块镌刻着描绘战士驭车作战或狩猎的浮雕和一个圆形的祭坛。墓地上有6所竖坑墓穴,由向岩层垂直凿进深及25英尺建成。墓穴内共建发现有19具尸骨。在3号墓穴内,有两具用金叶包裹的婴儿与3具女尸,据认为她们就是卡桑德拉与她的两名女侍从以及她与阿加梅农所生的一对孪生子女。其殉葬物品包括青铜器皿、金银制作的面具以及其他象征王权的殉葬品,这是考古学史上收获最丰富的发掘之一。在城墙之南,还发现有鉴于公元前1300年的“阿特柔斯珍宝室”(阿特柔斯是迈锡尼王,阿加梅农之父),实际上是与竖坑墓穴不同的蜂窝式墓葬群。

19世纪8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利曼多次发掘遗址

19世纪8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利曼多次发掘遗址

由于这些珍贵文物的发现,迈锡尼被认为是欧洲晚期铜器时代的典型地区,迈锡尼及其附近发掘的古文化,统称为“迈锡尼文化”。

迈锡尼和提那雅恩斯遗址:希腊迈锡尼文明的集中体现

迈锡尼和提那雅恩斯遗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象征迈锡尼文明的最伟大的两座城市的毁灭。从公元前15世纪到12世纪,迈锡尼文明影响到地中海东部,而且对古希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枢纽作用,这在迈锡尼和提那雅恩两座古城的建筑和设计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狮门和阿特柔斯神的宝库及提那雅恩斯的墙,是人类创造才能的杰出典范。以迈锡尼和提那雅恩斯为例,迈锡尼文明对古典希腊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发展及综合文化形成都有非常深的影响,这里也最充分的体现了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及其附近发掘的古文化,统称为“迈锡尼文化”

迈锡尼及其附近发掘的古文化,统称为“迈锡尼文化”

延伸阅读: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迈锡尼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迈锡尼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成立王国。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呈现衰败之势,后多利亚人南侵,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这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荷马史诗》在内,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