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物是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抗战文物是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据中国新闻网8月31日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第三场记者招待会8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介绍,据统计,全国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有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50万余件/套。文物无声,承载着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照见气壮山河的精神丰碑。每一件抗战文物都是抗战烽火的见证,蕴藏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image (1)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后裔在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唐健辉 摄

文物“会说话”,历史不会忘记。每一件抗战文物都镌刻着独特的历史印记,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的悲壮与荣光。在东北抗联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4000余个抗联遗迹点、出土近5000件抗联遗物,诉说着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中抗争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首次展出的沈忠明革命烈士证明书,将卢沟桥事变中第一位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的英勇事迹定格。从卢沟桥事变时守城战士使用过的钢盔到百团大战奖章;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文物陈列,每一处、每一件都在提醒着我们,那段山河破碎、浴血抗争的历史不容遗忘,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需要倍加珍惜。

文物“活”起来,讲述抗战历史。抗战文物实证抗战历史、承载民族记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介绍,我国抗战纪念馆体系基本建成。“十四五”期间新建改扩建近20家抗战纪念馆、对50余家抗战纪念馆进行展陈提升,全国备案抗战纪念馆达到257家。全国年均举办抗战主题展览500余个,超过6000万人次观众走进抗战遗址和场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设立“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国家博物馆赴香港举办首次抗战文物展;正在筹备中的“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专题展览、飞虎队常设展览等,让文物“活”起来,让抗战文物从静态的展品变为动态的传播,让抗战历史在人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

文物“护”起来,传承抗战精神。保护是文物发挥作用的前提,只有妥善保护抗战文物,才能让其承载的历史代代相传。中国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负责人彭跃辉说,抗战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推进抗战文物的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本体与周边保护、单点与集群保护,做到既应保尽保,又突出重点。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理念,不仅让文物本体得到妥善保存,也维护了文物周边的历史环境,让公众在参观时能更完整地感受历史场景,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抗战文物保护与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抗战文物,让它们成为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让后人永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竭的精神动力。

作者:李军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灿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