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县政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3)

王安石县政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3)

王安石县政治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鄞县,王安石不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提出一系列县政治理措施和思想,在这里进行了革新变法的实验,奠定了日后变法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些举措和思想不仅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作为我国古代治国方略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今天领导干部提高管理水平、治理能力、加强修养、改进作风等仍然具有诸多可资借鉴的思想价值。

中国历来有“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县官难当,“官之至难者令也”;县官重要,是护佑一方的“父母官”。今天,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仍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我觉得应该把王安石的县政治理思想和实践成果,放到他治国理政辉煌政治实践的大视野中考察,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长期关注王安石治国理政思想的现代转型及其当代价值。他从五个方面概括了王安石县政治理思想的借鉴价值。第一,通变的理念。无论是治理鄞县,还是后来到中央任职,主持熙宁变法,王安石都奉行儒家通变观作为行动指南。这种通变思想,越来越成为我们应该继承的传统文化的血脉所在。按照今天的理解,就是不能教条主义,而要接地气,讲究轻重缓急。第二,忧患意识。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应该有忧国忧民之情,应该有居危思安的意识。王安石是心中有朝廷,心中有国家,心中有百姓。他看到了北宋王朝的三大矛盾冗官、冗兵、冗费的弊病,意识到将会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忧从心来,上万言书,积极推动变法以图富国强兵,挽救危局。第三,担当精神。“三不足”本来不是王安石说的,但是后来他认可了。他说,如果哪方面干得不好,我可以有罪责,可以做检讨,但是什么都不干,碌碌无为,我坚决不这么做。这就是一种不计个人得失、无所畏惧的担当精神,值得提倡。第四,系统的观念。在治理鄞县时,王安石已经开始探索构建县域治理的总体观、系统观。王安石后来的变法内容很多,多是以鄞县治理为基础的,入朝后,王安石把它上升到国家的政治层面,推进了宋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才变革。这种系统化的改革思维,对我们今天不无启迪。第五,反省精神。谈王安石也离不开他变法失败的教训。王安石本人也是富有反省精神的,据说他晚年对自己的变法失败有反思,包括他与苏东坡的关系,包括在人才使用方面的失误等,这种主体觉醒也是一种财富。

中国宋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包伟民指出,当时东南一带关心民事的地方官员,不止王安石一人,因此有所谓“东南三贤”或者“东南四贤”之说,所以我们也要考虑研究一下造就这个群体的环境。北宋前中期的政治文化是相对宽松的,也有较为自由的言论空间与实践空间,不少专注民事的地方官被褒扬、被拔擢,造就了古代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应该说,北宋中期相对开放的政治文化空间,是王安石这样的历史人物得以进入政治主流,也是改革思想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认真梳理王安石在鄞县的执政业绩,继承其优秀的执政品德,总结弘扬其县政治理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新时期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学习借鉴古代治国理政思想、打造鄞州地域品牌文化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家们一致认为。

“前不久,我曾跟几个学者沿着王安石写的《鄞县经游记》的路线走了一遍。尽管我以前就知道东钱湖有纪念王安石的忠应庙,但类似的纪念场所有那么多,这是我不知道的。忠应庙是南宋建起来的,当时很多人将北宋灭亡的罪责推到王安石的头上,许多地方把王安石的祠庙拆了,偏偏在鄞县还在兴建。这说明王安石真的是遗爱在民,老百姓也记住了他的恩情。”包伟民强调,因此我想到,官员如果真正为百姓考虑,做出一些善政,老百姓一定会记住他。希望当地文物部门做一些全面调查,保护好与王安石有关的文物古迹,梳理他对后世的影响,加强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这对于继承弘扬其县政治理思想和亲民廉洁作风等具有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