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亚非国家深化合作正当其时(2)

中国与亚非国家深化合作正当其时(2)

一方面,亚非国家是中国崛起可以信赖的政治盟友。中国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发挥更大影响,同时“壮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就需要在国际上多交朋友,尤其需要“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美国作为现行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不愿中国崛起,排挤、削弱和打压中国是其长期目标,双方斗争多于合作,很难成为平等相待的盟友。中国对西方大国不能抱太多战略幻想。相比之下,亚非国家是中国的天然盟友。这些国家大多经历过西方殖民压榨的屈辱历史,当前面临相似或相同的发展任务,双方共同点大于差异性,更易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新中国成立后,屡遭西方外交孤立和围堵,正是广大亚非国家鼎力支持,将中国“抬进联合国”。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真心希望中国强大,共同制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拓展外交空间,提升国际地位,同样离不开亚非国家的支持。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中国在全球产业结构中大体处于中游,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但发达国家不愿放弃现行“中心—外围”的产业链结构,加上目前欧美经济萧条,全球合作意愿弱化,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未来开拓欧美市场空间有限,对我实现经济转型帮助不大。相较而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潜力较大,尤其近些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增速比发达国家快2—3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增长70%来自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要想持续快速发展,必须顺应潮流,将发展中国家视为重要倚重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等四个传统市场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比5年前下降6.2个百分点,同期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比重上升6.2个百分点。加强南南合作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规模保持和扩大,还是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据报道,中国出口发达国家以贴牌生产为主,出口发展中国家产品则以自主品牌形式呈现。这些年来,正是通过开拓新兴市场,中国形成了中兴、华为、长城汽车等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因此,中国要想发展壮大高端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除开拓国内市场外,必须强化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合作。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合作重点就是亚非国家。

最后,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深化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习近平主席指出,亚非国家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接发展战略,把亚非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互助力,深化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亚非合作新格局。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日益加大对世界事务的关注和介入力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东方文明古国的三重身份,决定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交往,不可能也不应该重蹈西方覆辙,而必须另辟蹊径,探索新型合作模式。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访问非洲期间,提出“正确义利观”概念,认为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按照笔者理解,这种“中国特色的合作模式”,实际是兼顾利益与正义的“权利政治”。一方面,这种合作模式承认并基于相互间利益需求;另一方面,与亚非国家合作又建立在主权平等基础上。倡导公平正义与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看似互不搭界,实则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个国家的外交理念如果没有道义原则,忽略甚或抛弃公平正义,一味奉行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实用主义原则,必然导致行为短视和机会主义。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