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国问题的战略布局

面向中国问题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探索、持续思考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改革攻坚阶段破解难题、应对挑战、实现蓝图的系统思路框架。就此而言,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按照改革攻坚的内在逻辑予以把握。基于改革攻坚的内在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

鲜明的问题意识

问题倒逼改革。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明确其现实问题指向,这是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既定的战略目标。全面小康如能如期建成,则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问题多、挑战大、阻力强,比完成其他已经实现的阶段性目标难度要大得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过系列阶段性发展目标。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过“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江泽民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党的十六大把这一目标概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邓小平“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江泽民新“三步走”的第一步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已由建设进入到必须建成阶段。但应看到,以前各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均不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的难度相比。以前的改革发展,尽管有利益的阻力,但思想的阻力更明显,而今天的改革,不仅有思想的阻力,更是面临着强大的利益固化藩篱;以前粗放式的发展尚可持续,并且低的起点之上更易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而现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艰难;以前的发展目标,主要限于经济领域,而今天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改革更具系统性,需要全面深化;以前很多的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现在新的问题仍在不断产生,问题盘根错节、新旧交错。

从战略角度考察,我们现在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处在反腐倡廉的关键时期;处于现代社会结构形成的关键时期;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一句话,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必须具有高度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担当意识、使命意识,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寻求系统的破解难题之道。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在这种目标已定,问题与危机倒逼的情况下提出与形成的。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