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徐诚直: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与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抓手

56ae4cafg85be95684fb9&690

徐诚直  中国农业银行宏观经济博士后研究员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5/0427/811465.shtml

PPT:http://www.71.cn/2015/0427/811468.shtml


同志们好,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谈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与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抓手。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对30多年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是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有关决定的积极落实,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人均GDP位列世界倒数第二,曾经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现在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购买力平价就是用人民币能够买到的商品来进行估算,用实际的购买力进行估算得到的结果。

201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7575美元,一些地区已经超过1万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这是我们过去多年之前谈到的目标。这背后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自1978年以来的高增长率,而且持续的时间如此之久,应该说是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成就。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一个经济体在比较落后的时期,可以具有一个“赶超效应”,也就是如果具有足够的条件,一个落后的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会比较快。因为落后的经济体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来跳跃式的发展自己的生产力,从而节约自己的研发成本和研发的时间以及适应的时间。但是随着该经济体距离世界技术前沿越来越近,这种赶超速度就会放缓。

我们可以拿日本来做一个说明,根据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的研究,如果拿人均教育水平、寿命水平、婴儿死亡率、第一产业占比(占GDP的比重)、人均耗电量等因素来做一个比较,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大约还有40年。40年前,日本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四年平均9.7%的高速经济增长,滑落至持续了18年平均3.6%的经济增长,大家注意到它是从比较高位下降到第二个区间,但是它下降下来的时候已经低于了4%。 终于在1992年日本的资产泡沫破灭之后,它又滑到了第三区间,平均0.8%的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经济增速的回落,从本质上说都是“赶超效应”变小的结果,这是一种经济规律。

当然对于我们国家也不例外。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一直回落到8%以下的区间,这种经济增速的调整其实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他把这种新发生的变化用“新常态”这个词语来描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习总书记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概念,他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2014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201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又更加详细的论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有关内涵。全面准确理解“新常态”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前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那么如何理解“新常态”呢?这里我就和同志们简要分析一下“新常态”的内涵,供大家参考。

我们要认识到“新常态”具有动态性,其主要特征有三个。第一个是增速变化。我们谈到中国经济增速自1978年以来达到了大约9.8%。实际上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我国的GDP平均增速高达10.6%,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入世之后我们的出口有一个很大的放量增长。而从2012年的第一季度开始,增速放缓至7.5%的水平。2014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为7.4%,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增速将维持在7%左右的区间,显然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二个是结构的升级。从产业结构来看,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6.1%,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我们讲第三产业主要就是讲服务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我们这种产业升级的变化也是历史首次。从区域结构来看,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渐打破,东中西部区域之间正在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区域发展差距逐渐的缩窄。这就是说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是高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形成了一个赶超效应,这个都是非常好的。

另外伴随着经济结构升级,我国长期以来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也开始缩窄,基尼系数按照我们国家统计局的计算,我们是在2008年达到了峰值,接近0.491%,2009年之后就开始下降了,今天依然在下降。根据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我们国家收入差距继续缩小,符合经济学上讲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

第三个是动力转化。经济发展由过去主要依赖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了更多依靠深化改革驱动,更多依靠人力资本提升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创新驱动。换句话说经济增长对集约型增长的这种方式依赖性更加强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上谈到的三点动态变化,虽然本身是一种新的常态,但是并没有形成最后的稳定区间。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这样的持续性、结构升级的持续性、增长动力转化的持续性都依然取决于我们深化改革的力度,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决定中所布置的工作。

经济“新常态”最重要的内涵可以说是市场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向强调质量效益的集约型,这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才能实现。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如果不能实现则可能出现“失速”,就是增速过度消化。所以这里必须和同志谈到,粗放式增长的发展模式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难题。其实我们在第九个五年计划,就是1996年到2000年这个五年计划之中,就已经正式提出了要求实现从粗放模式向靠效率提高支持的集约模式进行转变。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工作距离我们的目标和要求还很远。我想这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在深化改革上如此用力的一个背景。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10万亿美元,7%的增长就意味着7000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量,因为很多国家的GDP还达不到7000亿美元。而对我们来讲只是一个增量,如果我们希望维持7%左右的一个中高速的增长,未来就不是7000亿的概念,未来可能一年就要增长1万亿或者更多,这绝非易事。

责任编辑:王晓云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