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政治笑话中的历史镜鉴(2)

苏联政治笑话中的历史镜鉴(2)

核心提示:国家兴衰虽有数不清的促成因素,但内因永远是变化的根源。苏共背离人民在先,人民抛弃苏共在后,印证了“物先必腐,而后虫生”的道理;苏联领导干部思想僵化、“不严不实”,人民生活不能改善、权利难以保障,诠释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兴衰定律。

关于苏联的政治笑话不胜枚举,但笑话终归笑话,有的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文艺创作,有的则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作战的工具,只能一笑了之,不可肆意曲解和放大。然而,回顾苏共执政74年、苏联立国69年的历史,从苏共轰轰烈烈登上历史舞台,到带领苏联建成全球第二、欧洲第一的经济强国,再到一夜倾覆、孤独退场,苏联的命运至今仍令不少人唏嘘不已。究其根源,是什么让苏共众叛亲离,又是什么让苏联党员干部离心离德?以下几个真实故事也许能唤起我们对历史的镜鉴,引发我们对时弊的反思。比如,在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方面,1980年,苏联发生一起走私大案,牵涉中央部委、军队和地方共300多名干部,苏共中央委员、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麦杜诺夫是主谋。中央进行了“严肃”处理:只有几个马仔被判了刑,麦杜诺夫同志竟还调任苏联粮食食品部副部长!在严以用权方面,1983年,刚出任苏共中央组织部长的利加乔夫,主动提出不配豪华驾车。中办主任严肃批评他不懂规矩:你这是搞“特殊化”!不仅如此,领导干部经常公款举办豪华晚宴,不醉不休,天不亮不休;其子女可以面试上最好的大学,进最好的单位。而此时的苏联群众却面临严重的民生问题,买什么都要排长队,物资经常出现匮乏。在谋事创业方面,赫鲁晓夫和柯西金曾探索过经济改革,却遭到体制内的强烈抵制,半途而废。勃列日涅夫公开批评说:“瞎改什么呀,做好工作就行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勃列日涅夫为固化既得利益格局,实行领导干部终身制,对改革的呼声进行打压,导致苏共成为一潭死水,他自己一生却收获了114枚勋章、奖章,其中不少是他自己颁发给自己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时代虽然风云变幻,但总有亘古不变的人间正道;国家兴衰虽有数不清的促成因素,但内因永远是变化的根源。苏共背离人民在先,人民抛弃苏共在后,印证了“物先必腐,而后虫生”的道理;苏联领导干部思想僵化、“不严不实”,人民生活不能改善、权利难以保障,诠释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兴衰定律。作为同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我们应该能否正确镜鉴历史,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人民利益和立场出发,迅速出台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出让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增强“四自”能力的决心。当前,中央正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领导干部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把思想教育、党性分析、整改落实、立规执纪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争做“三严三实”的好干部。毫无疑问,探究苏共兴亡得失,可以参悟到领导干部的关键不是“权位”,而是“人民”;治国理政的重点不是“感觉良好”,而是“从严从实”。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应是一次活动、几个环节,而应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举措,让“三严三实”成为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