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新观察、新思考(6)

经济新常态:新观察、新思考(6)

2.对外开放的新战略,开创制造业大进大出新格局

在中央政府确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三大战略中,我认为最能提供巨大增长潜力的是“一带一路”。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化发展遇到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期,利用国内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大量引进贸易加工项目,大量引进发达经济国家的传统制造业项目,再把各种制成品大量出口海外,在国际市场上大进大出,迈出了中国工业化加入全球工业化体系的第一步,积累了大量资金,为中国经济起飞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但是,在这个过程得到最大实惠的是东部地区,一下子成长为中国最发达地区。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由于远离国际贸易口岸,深受区域劣势之苦,本地区的各种要素优势不能直接利用,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重大意义是开创中国的“西部陆向开放体系”,让中西部地区同国际市场直接对接,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巨大潜在优势,同“东部海向开发体系”相互联系,一东一西,一海一陆,两翼起飞,很有可能在更高水平上开创中国经济大进大出的新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很有可能使中国工业化发展获得新的爆发力。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土地使用方面,还有较大回旋余地。通过陆向国际港口,既可以同欧洲大陆国家直接对接,也可以实现联接北美大陆的更经济、更安全贸易通道,这就很有可能把全球一些具有很高产业水平的制造业(比如高端电子信息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高端绿色环保产品等),大规模引入到中国来。这个时候,中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就可能面临一种新变局,即东部沿海区域的低端制造业由于人工和其他要素成本大幅提高,逐步向境外东南亚国家转移,而中西部引入和扩展更高水平的制造业,不但在产业技术水平上远超前者,而且很有可能在拉动经济增长力方面,也超过前者。

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期并未结束,由此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增长力,肯定不止以上两例。在此基础上,新成长起来的经济增长力也不断积极发挥作用,两者合力,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水平不会在7%左右的水平上越走越低,相反,超过7%左右的增长,甚至达到高于7%的增长,也并非是不可能的。未来15-20年时间,中国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时期将基本结束,在这个时间里,经济增长的曲线仍然有走高的条件和可能,是战略机遇期的最佳黄金时间段。在这个时间过去之后,中国经济或许就真要进入中速或中低速增长的阶段了。

[参考文献]

\[1\]美国劳工统计局网站\[EB/ol\].

\[2\]欧盟统计局网站\[EB/ol\].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EB/ol\].

\[4\]\[5\]\[6\]\[7\]\[8\]\[9\]\[10\]\[11\]\[1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R\].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