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常态和增长减速的直接导因是全球经济复苏迟滞,内因则是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一是支撑高速增长的比较优势大幅递减,发展成本上升同投入产出水平提高极不对称,二是传统产业和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发展需求的粗放式、外延式空间大大缩小。增长减速和新常态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宏观思路主动调整,政府积极理性试错。2015年实现增长7%左右难度不小,但未来15-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不会越走越低。
新常态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经济最热门话题。2015年中央政府公布预期增长指标7%左右后,讨论还在深入。这个7%能不能把连续10季度的增长减速稳住?7%左右的增长定位合理吗?为什么会出现经济新常态和增长减速?经济新常态下GDP增速会越走越低吗?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与调结构何者为重心?把这些问题真正搞清楚并不容易,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很有必要。
一、新常态和增长减速的直接导因
是全球经济复苏迟滞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和增长减速,直接推动是外因而不是内因。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严重衰退,2010年出现了短暂回升,但时至今日还没有真正走出萧条。全球学界和经济界对这场金融危机的认识虽有不同见解,但有一点具有高度共识,都认为这是20个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全球经济经历的时间最为漫长、过程最为曲折的复苏过程。
美国虽然遭受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但复苏成绩在发达国家中最抢眼,2014年第三季度增长5.0%,是2003年以来的季度最高水平,2015年1月的失业率已降至5.7%,\[1\]远超出美联储2009年设定的调控目标6.5%,道琼指突破18000点的历史空前高点……。这里固然有美国经济的基础性因素,有油页岩技术创新带来的巨大红利,但很重要一条,是美联储把全球最硬通货——美元的效能发挥到极致,采用大规模发债和零利率的量宽政策。这说明美国经济的复苏高度依赖大量发债支撑。尽管2014年10月已全部停止购债,但能否在2015年中期加息,利率恢复中性,美联储至今态度暧昧,对增长前景并不乐观。从现在起到2015年中期,对美国经济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在利率水平恢复正常后,才能验证美国经济是真的复苏还是假复苏,或者是半复苏。
欧盟和欧元区的复苏过程特别曲折、多变,金融危机后的2012年和2013年都是负增长,分别为-0.7%和-0.5%,2014年仅为0.8%,是典型的微弱增长。欧盟和欧元区的失业率6年来居高不下,直到2015年1月仍高达11.3%,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则高达23.3%,2014年的通胀率只有0.3%。\[2\]已有人提出欧元区处在6年来第三次衰退的边缘。欧盟和欧元区经济的最大难题,是为低增长、高福利的发展找出路,紧缩和量宽都有难度。欧洲福利制度自有其背景、历史和卓越发展成绩,但每个政党都把福利当作竞选和执政的手段,政治目的和社会福利扭曲嫁接,福利总量增长和经济增长发生供求矛盾,短期可以靠公共赤字弥补,遇到全球金融危机,矛盾大暴露,就再也撑不下去了。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动结构,进行财政制度、福利制度甚至政治制度的调整与改革,这有很大风险,所有欧盟政治家都不愿动真格的,欧盟和欧元区经济要真正走出困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曾经作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火车头的新兴经济体国家,90%以上都面临经济下滑和结构难题,根据国际货币组织IMF的分析预测,2015-2020年,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增长率将从4.6%降为4.3%,2021-2025年将进一步下降到3.2%。\[3\]
美国、欧元区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案例表明,2009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其广泛、深刻的影响还远未过去。全球一些重要智库对未来一两年的增长趋势都不乐观,国际学界有人提出“全球经济可能进入10年衰退”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很大、很深刻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最大影响之一: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增长格局完全改变;外需市场萎缩对内需市场产生刚性挤压。
中国外贸出口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进入高增长阶段,出口导向对国民经济的驱动力不断强化,进入2000年特别是加入WTO后,出口增长势头更猛。2000年到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即使算上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的严重影响,出口年均增长也高达25.4%,同期投资和消费的年均增长分别为21.6%和13.2%,出口成为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中增长力度最强的部门,2003和2004年分别创造了年增率37%和35%的超高纪录。
2008年四季度爆发国际金融危机,这个宏观增长格局完全改变了。 2009年,外贸出口从持续高增长大幅下滑至-16%,2009年净出口拉动GDP增长为-3.9%,增长贡献率为-44.8%。2009到2014年,从出口、投资、消费的增长曲线可以明显看到,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虽然稳中有降,但总体趋势平稳,只有出口增长一直大起大落,是三驾马车中最弱势、最不确定因素。2009年以来的出口增长失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宏观增长减速的直接导因,外因突变引动内因改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