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中等收入陷阱”(2)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中等收入陷阱”(2)

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锁定于不发达状态而难以自拔呢?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天生是不平等的,表现在一个国家内部,是资本对劳动的支配以及财富占有上的两极分化;表现在国家之间,则是少数发达国家对大多数不发达国家的支配以及财富占有上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以及战略性资源控制等方面都处于支配地位,而不发达国家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从而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这一不平等体系演变的一般规律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具体表现。

从不发达国家国家的内部状况来看,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对落后,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使其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特殊的困境。马克思当年分析德国问题时曾经指出:“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马克思的这一论述不仅适用于19世纪初德国的情况,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有重要启示。“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是指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旧社会的残余,如自然经济、城乡分离、君主专制、政教合一、法制松弛等,阻碍了国家的现代化。“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则指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劳资冲突、贫富分化、经济危机等现代资本主义的弊病日益显现。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双重障碍的叠加,再加之于长期受发达国家的支配控制,丧失了自主发展能力,必然使经济社会发展陷入长期停滞和动荡不安的陷阱。

综上所述,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一种现象,其实质是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摆脱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宿命,提高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看,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问题,而是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努力和奋斗,已经找到了一条实现现代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根本之点在于,不断坚持、完善和创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激烈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现阶段,必须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开放而自主、完整而强大的科技体系、产业体系、贸易体系、金融体系、财政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