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当今启示

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当今启示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发展仍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和根本出路,也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回顾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并引领当代中国30多年发展进程的邓小平发展思想意义深远,有必要从邓小平发展思想中汲取营养,启示当今。

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以发展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与现实难题,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把发展视为“硬道理”,这个“硬道理”蕴含着他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警醒和对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现实考量。作为一名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老一辈革命家,他非常重视从历史中汲取动力和经验。他指出:“落后是要受人欺负的。”“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在谈到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实际时,他说,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因此,“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虽然邓小平同志把发展问题看作是一个长期的“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大问题,但他却坚信中国能把社会主义事业发扬光大,他的这份信心,就在于他把发展问题与中国的历史、现实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找到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钥匙。

战略上强调“加快发展”与制定契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政策相统一,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本要义。“加快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在思考发展问题时形成的一个战略性思维。一方面,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机遇期出发,很看重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甚至把经济发展速度上升到中国政治大局的高度。他说:“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 “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要善于把握住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是抓住了几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而赢得了主动和优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邓小平同志并没有因为强调“加快发展”而忽略发展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效益等问题,相反,他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教训出发,反对忽视现实条件和经济发展规律而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的“大跃进”式发展。他提出“两个大局”、“先富共富”和“三步走”阶梯式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战略上强调发展速度和具体政策上尊重现实条件和发展规律的统一,实现了发展的目的与发展过程的统一,使发展的内涵具科学性和实践性。为了保证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他注重通过科技、教育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提高生产率,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等论断。

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观中,发展也可以理解为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而现代化具有多维度内容,因此,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的。另一方面,他又特别重视经济发展,而且把经济发展看作全面发展的关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向。他鲜明地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有学者认为邓小平同志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忽略了经济以外的其他领域的建设,这是一种误解。从邓小平同志的本意看,他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多的是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政治路线而言,他不仅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党和国家主要工作任务,也看成是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治路线。相反,邓小平同志不仅重视经济建设,也很重视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他把各个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与改革联系起来。他说:“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改革的过程,也是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发展也是综合全面的发展。因此,他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在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前几年,他对社会财富分配以及由此体现的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高度关注并抱有深深的忧虑,提出20世纪末要集中解决好这一问题。可见,在邓小平发展思想中,也包含着构建一个富强、平等、公正、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

实现以共同富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正义,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价值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主题和理想诉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作出创造性回答的时候,就把共同富裕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主要内容提出来。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要的是要保证人民群众在经济上的公平正义。他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地方就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他甚至把能否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一个标志。同时,他总是立足于具体实际谈发展问题,注重把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发展过程和战略联系起来。一方面,他把发展的价值目标作为发展过程的指导性原则,另一方面,又根据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和任务来规划中国发展的战略和思路。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