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的价值仅为就业吗?

创业教育的价值仅为就业吗?

编者按:当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和输送地,也正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毕竟,201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37.5%,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已达4076.65万人,他们无疑是未来科技创新创业的主力人群。但是,也有一种看法是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效并不明显,只是为缓解就业压力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出现认识上的差异也正常,那么创业教育是出于一时之需,还是为整体、为长远设计,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清晰中的困惑

不可否认,创业教育重要性凸显的直接原因有:就业压力巨大,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将创历史新高达到749万人,而且多年来毕业生的即期就业率也一直在70%出头徘徊;经济转型发展,国家正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以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201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调整教育结构、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回顾近期高等教育领域的主题词,主要有适应、改革、转型、制度,而社会发展方面的主题词是小康社会、创新型国家、国际竞争力、现代化。把它们放在一起比照,可以看出创新创业的确很重要,而我们的高等教育也一直在努力适应社会。这一点可以回溯到1985年,当时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曾指出,要“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使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力。”三十年来我们的做法也是一以贯之的,如1990年代初提出高校科研要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之后的一流大学建设,“十二五”期间开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去年又推动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工作。

30多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明确的、路径也没有问题,但却产生了困惑。比如,我们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位居世界第二,但依然不是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但也不是高等教育强国。

创业教育的即期和长远价值

国家为什么要推动大众创业,是因为存在就业难吗?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就十分明确地提出“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经济保GDP7%增速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就业。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即期作用得以凸显。

对高校自身而言,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焦点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根据笔者的计算,从1978年到2013年,以当年价格衡量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55倍,年均增长15.52%;与此同时,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教育规模增长28倍,年均增长10.08%。而国民生产总值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之比,近8年呈增长态势,结果分别是2007年5.57、2010年6.91和2013年8.14;这一比值,在刚刚迈向市场经济体制的1993年是6.19,在拉开高校扩招序幕的1999年是10.98。数字揭示,高校毕业生数量和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是相适应的,甚至还会面临不足,出现就业难,其实是高校人才结构和培养模式出了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