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需要高校整体设计育人模式
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自身的规律,不是强调什么就增加什么的简单加法。涉及创业教育,还需要明白创业活动是真实的而不是书本上的,创业教育是历练出来的而不是说教出来的,学术创业者需要整合技术、资金、市场等多种要素,特别是要有捕捉市场需求机会的能力。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不是设计一两门课程那么简单,而是要对自己的育人模式有整体设计。
首先是育人思想。《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过去我们老提创新精神不强,实践能力不够,这其实是法律赋予每所高校育人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是育人内容。高级专门人才需要通过知识、能力、素质来实现,而能力又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思维力。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知识灌输的内容过多,这是重大缺陷。为什么呢?因为知识是靠传授和记忆,而技能和思维力要靠训练和练习,它们的培养规律不同,我们不能以一种规律代替所有的规律。创新创业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其实是需要包容在高校专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的。
第三是育人模式。我们需要完成专业教育,这是《高等教育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主要体现在能力培养上;我们需要有实践活动,包括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既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住能力,又能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质;我们需要培育学校的创意文化,它起着环境熏陶的作用,潜移默化地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的基本育人模式是:文化熏陶+专业学习+实践活动。当然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各校可有异同。
最后是学术创业。创业可以有创新,也可以没有,但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创业活动,应包含知识和科技的成分,那就应该有创新。所以,对于大学生创业,我的观点是:希望能走学术创业或专业创业的道路;有其他创业机会也不回避、不放弃;没有创业,而去就业了,仍可以考虑岗位创新和创业;待将来把创业的要素积聚起来,重新走向创业,也很好。
所以,高等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要有实践内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而有了这些精神和意识,就会促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