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决策倒逼重大决策的速度“慢”下来
科学决策强调政府在重大决策时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多一点科学的理性,多一点历史的耐性,多讲一点道理,多讲一点条理。科学决策不是要求行政首长在所有领域都成为技术专家,都成为无所不知的内行,而是强调行政首长一方面要注重发挥专家学者在决策过程中的智囊参谋作用,善于组织好相关专家对决策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尤其是要对社会稳定、环境损害和经济损失等方面的风险点进行预先研判并做好相应的应对之策。另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决策的基本程序,坚持重大决策之前先做调查研究,先经专家论证,通过决策程序来防止拍脑袋的经验决策。
一要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忽视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能够大大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第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善于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情况。第二要解决实际问题,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对策。第三要避免“被调研”现象,领导干部在调研中要掌握主动权,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第四要使调研制度化,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决策者不经过调研就不能做决策,要坚持和完善调研贯穿于决策全过程的调研制度。
二要运用大数据提升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大数据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架起了一条便捷精准的通道,定制化的消费已经变成社会现实。消费者不仅可以定制产品,定制服务,更可以定制政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定制政府的公共政策。要提升重大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前提是了解公众的真实需求,并把握公众需求的动态变化,从而使得重大决策的制定更加精准。大数据时代,领导干部可以“键对键”地来分析广大群众的特殊需求和一般需求,帮助领导干部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愿所求,因此,更容易在领导方法上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自觉维护群众利益。把现代的大数据分析应用与传统的调研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能够进一步提升重大决策的科学性。
科学决策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做好重大决策一定要处理好“慢”与“快”的辩证关系。重大决策的速度“慢”下来,并不是意味着决策时间花得越多越好,决策速度越慢越好,“慢”只是手段,提高重大决策的质量才是根本目的。为达到目的,有时候需要慢下来,有时候又需要快起来。毕竟抓住机遇,及时决策是一切科学决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政府既要科学预测,更要善于抓住重大决策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