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的“16字诀”(2)

简政放权的“16字诀”(2)

行政审批改革如何改?首先要对过去一而再、再而三的改革,一而再、再而三的不了了之有所反思,反思的重点是,过去的改革是否求真务实?是否言行一致?是否缺乏监督?简政放权,要做到以下16个字:关紧龙头、剪断利益、织好法网、打开门窗。

关紧龙头,是说管住票子和位子。管不住票子和位子,行政审批改革如果不和政府自身改革同步,就会出现过去一再出现的玩文字游戏、玩数字游戏的现象。甚至出现越放越紧、越减越肥的怪圈。

剪断利益,是要革自己的命,割自己的肉。我们常说,政府要管好该管的,放开不该管的,但在实际中,该管的事项,背书是公益,不该管的事项,背书是利益,公益性的管起来吃力不讨好,利益性的管起来省心又好赚。

织好法网,是说行政审批改革必须依法进行,要坚决剔除法律未授权的审批,又要防止甩开法律随心所欲。靠行政审批实施管理,是计划经济的特色,靠法律法规实施管理,是市场经济特色,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要无缝、平稳衔接,不能船未靠边就上岸,不改革不行,乱改引发混乱也不行。

打开门窗,是说要开门改革,尤其要保障行政审批对象的参与权,保障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权。有了毛病,要找大夫,要动手术,要找医生,不能自己给自己看病开刀。

具体操作层面,针对现有审批项目,可区别对待。

淘汰一批。要亮出家底,依法筛选。把所有审批事项晒出来,以公议、听证、协商等方法进行初步筛选。对那些和上位法冲突、无上位法依据、超越上位法规定的审批事项实行直接淘汰。对和上位法有异议的,由人大进行重新审定和决定取舍。而不能玩文字、数字游戏。

规范一批。企业对行政审批中反映最强烈的是滥用自由裁量权,实行超范围、超对象、超时间审批。规范的目的是规范审批的边界和时限。

放开一批。因为过去说得太多,做得太少,大家都疲了。所以,这次行政审批改革虽然也要讲稳妥,但开始的“三把火”实在不能少,比如,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要年轻人创业,就要拆除大量的门槛和限制,能否像有的国家一样,个人办公司,只要办理一张税务登记证,其他的事项,可以通过管理者打包告知、经营者一揽子承诺的方式予以备案就行了,这样,才能让民众从身边看到改革的决心和希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