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重灾区的“黑洞”这样生成(2)

腐败重灾区的“黑洞”这样生成(2)

教育局长看重的“钱袋子”

教育是民生大事,教育局长本该重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做到奋发有为。而在海口市美兰区教育局原局长谢式文眼里,更看重的却是沉甸甸的“钱袋子”。在任期间,他利用职务之便,把手伸向了多所学校的工程建设、设备采购、校服订购等领域。

2011年,陈某挂靠多家建筑公司承建了海口市多所中小学工程项目。谢式文在工程招投标、工程款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之后便欣然收下陈某送来的现金共计35万元。

靠着同样的手段,仅在2011年,谢式文还分别收受了王某、陈某现金18万元和16万元。而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他先后多次非法收受现金,总额达到112万元。

2014年12月24日,谢式文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

填堵贪腐的“黑洞”

值得注意的是,曾纪宁、谢式文等并非个案。2014年,海南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教育领域腐败、渎职案件查处力度,全省19个市县中有12个市县的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或教师因违纪违法被查,包括海口市美兰区教育局副局长、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局原局长以及海南省教育厅电化教育馆馆长、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原校长等,腐败情况触目惊心。

深入剖析案件情况,举一反三看到当前社会一些领域系统腐败案发生的共因,发人深思也令人警醒。

权力过大与诱惑巨大。分析案情不难发现,这些局长、校长在各自单位都是有着绝对决定权的“一把手”,在事务性管理中常常可以“一个人说了算”,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存在巨大的操作空间。此时,面对喜欢拉关系、找门路的人,面对真金白银的现实诱惑,一部分人往往容易丧失自律,在欲望中迷失自己。曾纪宁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近30年,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辛苦付出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可惜担任校长后没有经受住利益诱惑,多次收受他人“好处费”,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令人惋惜。这也鲜明印证了一个道理:“绝对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绝对的腐败”。

利益驱动与侥幸心理。在权力高度集中之外,系列腐败案还有一个共性,就是所涉及领域都是产生利润较为丰厚的领域,例如工程建设,食堂发包,校服、图书和多媒体教学设备采购等。毫无疑问,利润丰厚的环节有着更大的收受贿赂的空间,更易滋生腐败。此外,侥幸心理也是许多人放松警惕的重要原因。在谢式文案发两年前,海口市秀英区教育局原局长方小川就因贪腐问题被立案调查。此时,谢式文便已知有被检举揭发的可能,但仍存有侥幸心理,继续大肆收受贿赂,最终自己也落入纪检机关的视线里。

监管缺失与机制漏洞。腐败案件的多发频发,暴露出的往往是监管缺失和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诸多漏洞等问题。以教育系统为例,一些学校的财务、基建、采购、招生等领域和岗位,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完善,有些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校长、教育局长手中的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对干部的管理存在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当权力不受监督,利己之心就会恶性膨胀。”对此,必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健全体制机制,构筑拒腐防变牢固防线;强化监督管理,让“身边人”进行有效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营造自律廉洁的良好社会风气。

对策再多,关键是付诸行动。当前,腐败易发多发的一些社会领域正在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立规矩、明责任、严管理、强监督,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理由相信,贪腐“黑洞”将被社会更加重视和更有效填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