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预测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预测

马庆钰教授与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战略课题组的曹堂哲、谢菊教授近日以中国社会组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焦点,在《中国行政管理》杂志2015年第四期发表长篇研究论文“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指标体系建构与预测”。论文认为:在中国开启治理时代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将迎来新的五年发展阶段之际,为社会组织领域构建发展指标体系,引导其在治理现代化要求下与国家新五年规划协调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马庆钰教授等受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启发,按指标体系构建与预测需遵循的全面性、系统性、执行性、引导性原则,首次建立了由4个维度、32个定量和定性指标构成的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现有数据条件,参照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改革政策导向和国外社会组织的一般趋势,对截至到2020年期间的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进行引导和预测,填补了我国社会组织领域发展指标体系的空白。

全文如下:

一、引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开启了中国的治理时代。社会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的成长,成为影响治理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具有支持性的政策创新和具有指引性的一套指标体系,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尤其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5-2020年规划的编制当中,与之协调的社会组织发展指标更是不能缺少的内容。迄今为止,中国还缺乏一套比较全面、比较成型和具有操作指引性的这类指标。

从国内实践来看,在已有的深圳、江苏、安徽、吉林、云南、宁夏等地方的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中,只有“组织数量增长”、“达标比例”、“从业人员”等个别和零散的定量指标以及“形成完备监管和自律体制”、“实现政社分开”、“实施信息披露制度”和“更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等模糊定性指标。带有间接相关性的《国家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指标中,也只是突出了“社会组织增长数”和“社会工作者增长数”两个指标。这显然不具有指标的完备性。

从研究现状看,国内也没有出现具有实践参照意义的社会组织发展标准体系。虽然有学者提出了“社会组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的统计指标体系”,拟从总量规模、结构分布、发展速度、发展效益、社会评价五个方面来测定社会组织发展情况(谭永生,2008),但因为没有实际参考数值,尚不具有操作条件。

比较而言,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Lester M.Salamon)和索克洛斯基(S.Wojciech Sokolowski)开发的“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具有一定应用参考性。理由是:第一,数据基础比较可信。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同意在国家账户系统中采用新设计的非营利机构手册,该手册收集的数据为约翰?霍普金斯全球公民社会指数提供了数据基础;第二,样本国家具有代表性。其数据采集来自于西欧、北美、亚洲、中欧、东欧、拉丁美洲的36个国家,该项目公布了34个国家的统计数据,其中包括17个发达国家和17个发展转型国家 的数据,具有可信性;第三,关键指标可量化。该指标框架包括3个维度10多项指标:第一维度“社会组织能力”,包括“全职雇员人数占经济活动人口比例”、“志愿者人数占经济活动人口比例”、“慈善捐赠占GDP比重”、“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多元分布程度”等指标;第二维度“社会组织可持续性”,包括“社会组织运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政府支持占总收入比重”、“志愿服务者占成人比例”、“法制环境”(制度需求/制度供给/政府绩效)等指标;第三维度“社会组织影响力”包括“社会组织的增加值占GDP比重”、“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从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倡导类社会组织人员占成人比重”、“社会组织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标。(萨拉蒙和索克洛斯基,2007:76-85)

虽然“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直接用于中国2014年之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尚有局限。鉴于此,我们在其方法基础上,对测量维度进行调整,对量化指标进行筛选,并补充定性指标,最终构建了定量和定性结合、尽量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一定引导意义的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指标体系。

二、社会组织发展的定量指标与预测

1.定量指标的设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可得性,我们从“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中筛选出5项关键指标。此外,又增加了“社会组织增长”和“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增长”2项指标。作为中国社会组织未来发展的量化指引,这些指标是:

(1)全职雇员人数占经济活动人口比重。用于测量社会组织领域对于国家就业的影响和贡献,促进国家建立和完善促进社会组织就业的相关政策。

(2)社会组织总支出占GDP比重。用于测量社会组织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在社会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社会组织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值是组织在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是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成本的差额部分,用于测量社会组织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也可用于测量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份额。

(4)志愿者人数占经济活动人口。用于测量符合志愿者含义的人群在有劳动能力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中比例,引导社会志愿精神和自我服务能力。

(5)慈善捐赠占GDP比重。这项指标是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性支持因素,用于测量社会成员的慈善贡献水平和社会慈善文化的成熟程度。

(6)社会组织增长总个数。将增长个数作为社会组织发展因素具有很大局限性,数字本身并不代表质量。但在任何情况下数字都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参数,如果将这项标准与有关质量指标结合使用,仍然对社会组织发展具有观察和激励作用。

(7)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增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服务提供、社会政策制定、社会组织管理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专门人员。这项指标用以测量社会组织发展的专业化程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