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除了批评政府外,反对党对苏丹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未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苏丹民众对他们感到失望。巴希尔应该利用民意,掌握“全国对话”的主动权,巧妙化解党派纷争。特别是在新一届政府组阁时,适当给反对党一些实权席位,安抚和稳定各派系才是长久之计。
(图片说明:6月2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人们在街头参加活动,庆祝总统巴希尔就职。)
经济方面,苏丹经济形势一直比较严峻,特别是南苏丹独立后,苏丹失去了绝大部分石油资源和最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进而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
巴希尔曾鼓励发展农业来弥补石油收入方面的损失,但苏丹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除了畜牧业能够勉强自给自足外,苏丹目前大部分农产品和几乎全部工业产品都必须依赖进口。外汇收入的减少和外汇储备的枯竭,迫使政府采取一系列紧缩措施,导致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民众也多有不满。
经济状况恶化还导致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苏丹,在建的一些基建工程项目也因为缺乏资金或安全形势恶化而停滞不前。特别是国际刑事法院在2009年3月以巴希尔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犯下战争罪、反人类罪为由对他发出通缉令,西方社会对苏丹实施制裁之后,苏丹在国际上的处境愈发孤立。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巴希尔在这个艰难时刻开始其新任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至少苏丹民众渴望和平和发展的强烈愿望是他执掌国家政权的最大利好。民众从发生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事例中看到,单纯以推翻现政权为目的的革命不能彻底改变普通人的穷困命运。相反,国家一旦陷入混乱,受到伤害的首先是普通民众,人们更希望保持稳定而不是无尽的战火。巴希尔在今年4月大选中高票当选亦表明,绝大多数苏丹民众寄希望于国家在巴希尔的领导下渡过难关、结束苦难。(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