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为干部“用权”树标立杆(3)

“三严三实”为干部“用权”树标立杆(3)

谋事要实 还需“心”实、“情”实、“事”实

在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论述当中,“谋事要实”是“三严三实”的最终落脚点。无论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还是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最终都是要让党员干部们以务实的作风来推进党的事业,去踏踏实实地谋事做事,保障中国梦得以实现。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改革和发展任务更加繁重的时代,就更加需要谋事要实的精神。

谋事要实,心要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群众是党的根本,党的一切事业归根到底也是为实现群众的利益而做的,谋事到底实不实,归根到底就是要看群众是否真正获益,是否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领导干部要深知群众所思所盼,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最管用的地方、最见实效的地方,谋民所需、纾民所困、解民所急,这样才是为群众着想的好干部,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才能真正把事业做实。

谋事要实,情要实。“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领导干部要谋实事就要得实情。要得实情就要抛弃“上级定调子、下级找例子”的思想误区,要将办公桌放到一线,放下架子、低下身子,走向基层、深入群众,跟群众掏心窝、兜家底,要用真情、办实事。

谋事要实,事儿要实。形式主义是谋实事的天敌,领导干部一旦掉进形式主义的陷阱,在工作中就急于出成绩,急于表现自己,遇事胡乱决策、推过揽功,自然就做不出实事来。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做到谋事要实,就要杜绝花拳绣腿的形式主义,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有“功不必在我”的境界,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这样才能真正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启示与思考】

“三严三实”,修身是基础。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修身处事要讲尺度。党员干部的修养、能力和责任感、使命感的有无、高低,对其行政履职和处事创业的效果和实绩具有关键的影响和作用。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司其责。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有大志向,心怀群众心系事业心忧民生;要有行动力,敢任事能担当,会决策善落实,言必行行必果;要有知耻心,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做的事坚决不能做,不能得的利坚决不能得,不能坏的规矩坚决不能坏。

“三严三实”,务实是核心。我们践行“三严三实”,要从严处着眼,更要在实处着力。因此,务实发展讲质度,才能让“三实”有落脚处、有着力点。务实发展要有质度,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长远利益;立足比较优势,用好用足用活“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效益和水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急功近利,不搞面子工程;以问题导向不断推动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

“三严三实”,群众是关键。践行“三严三实”,服务群众要讲热度。“三严三实”是群众路线教育的延续和深化,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服好务。“三严三实”作为党性锻炼的新要求新概括,必须在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中去落实、去检验。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把强化党性、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当作价值理念来追求,当作道德品质来塑造,当作思想境界来提升。要服务群众讲热度,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不搞特权,不务虚功,不虚情假意,不装模作样,投入真情实感回应群众利益诉求,努力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在其位谋其政,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才能将他律变为自律,把自我放到制度之内,变外在的规则为内在的价值,真正将改进作风落到实处,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历史实践检验的实绩。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