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扬“精神变物质”的辩证法,树立“探索新路”的历史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走老路和邪路,要走新路。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走新路呢?为什么要树立理想信念呢,就事论事不就行啦?这些问题,也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来回答。
为什么一定要走新路?因为老路走不通。苏东剧变以来,西方“历史终结论”认为资本主义是历史的终结,“永恒的秩序”,这并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它把西方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道路看成人类发展一成不变的规律。当前西方国家是建立在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基础上的,中国不可能走这条路。大量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除了少数具有特殊地缘和资源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没有按照西方模式实现现代化。西方社会科学是建立在西方特定历史、文化、社会基础上的,这些规律没有经过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中国的检验,怎么能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呢?
为什么要树立“走新路”的理想信念?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相信“历史的宿命论”,而是相信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人可以能动地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相信“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相信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在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经验和教训扬弃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代价较低、弯路较少的新路。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坚持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
正是因为相信“精神变物质”,相信理想信念焕发出来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做到不信邪、不怕压,既不照搬别国模式,也不依附任何国家,而是树立高度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做成了一些按所谓“国际标准”做不成的事情。“农村包围城市”超越了苏联式革命道路;新中国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保障了人民生活和社会公平,普及了基础教育和医疗,超越了西方国家工业化早期剧烈两极分化、社会动荡、劳资矛盾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一些学者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预测的“中国崩溃论”屡屡失败,“中国模式”日益引起世界关注。尽管“中国模式”还不能说完全成型成熟,但是已经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要走的是新路,所以要倍加重视历史经验和理论建设。当前,还有不少观点有意无意地照搬西方理论。例如,根据西方历史发展经验,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生态环境都必然先恶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缓解。如果仅仅满足于认识规律,就会对我国收入分配和环境问题视而不见,认为现在还没到解决的时候。但是,西方国家收入分配和环境状况改善,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经过工人阶级长期斗争才实现的。这一规律并非历史的宿命,而是可以通过积极的作为而改变的。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如果其他国家的弯路都要走一遍的话,还干什么社会主义事业呢?
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在人类发展的一切历史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力求超越兴亡更替的“历史周期律”,而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所谓“规律”而无所作为。当前,我们一度瞩目的苏联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全球金融危机也宣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重大缺陷,资本主义本身也在深刻反思,这为我们树立理论自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本身也需要不断改革,改革是常为新的。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向历史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不断总结经验、破除迷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这样或者那样的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从对这种经验或者那种经验的迷信中解放出来,我们的事业就必将获得新的胜利。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