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外交为一带一路搭台(2)

多边外交为一带一路搭台(2)

二、中国应在多边舞台承担大国责任

作为一个有着超大规模经济体量和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向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提出了“一带一路”的跨洲际合作构想,中国也理应在多边外交舞台上履行大国责任,勇做负责任大国,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和平发展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具体来说,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多边外交中确立大国风骨、责任担当和国际贡献的坚定信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一带一路”搭建平台,注入强大动力。

首先,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上,中国要有大国风骨。

反观历史,任何一个国际合作倡议,背后都必须有一个和若干大国提供强大且持续的保障。比如欧洲无强对维也纳秩序的支撑作用,美国对布林顿森林体系的保障以及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对联合国安理会的“五警察”角色等。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今世界事务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攀升,中国的大国角色和大国外交特征日益清晰,无论是在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等重大问题上,还是在地区热点和争端问题处理上,中国都无法回避来自国际社会期待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呼吁。在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就像20世纪70年代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将中国推进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位置一样,当下中国正在国际社会被推到国际事务的中心舞台,成为多边外交场合中日益重要的大国,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争端上相对超脱的姿态日益变得不那么超脱了,要求中国更具大国风骨,更加积极有为,更富全球视野。

因此,中国“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必须凸显大国外交导向,逐步适应在国际事务上主动发声,奋发有为的新角色,在多边舞台上坚持原则,守约践诺,爱憎分明,言出必行,做一个坚持原则的负责任大国。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面对一些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以及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不公平行为时,中国应敢于斗争,伸张正义,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场,不依附、不屈从于任何外部势力,不拿原则做交易,不以强权诿是非,同国际社会一道,采取切实行动,扎实推进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这是这是中国“一带一路”多边外交应有的大国风骨。

其次,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上,中国要有责任担当。

作为当今世界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力量和能力的快速上升,不可避免地要求中国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尤其是“一带一路”涉及众多国家的实际利益,如果中国不能敢负责任、勇于担当,其他沿线国家也不可能产生信任。其实,中国历来不缺乏责任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呼吁中国做负责任大国的要求,中国毫不回避,近年来先后提出了“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和谐世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正确义利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在实践中更是积极主动地在热点问题上致力于浅谈促和,消弭战端,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中国勇于做负责任大国的积极姿态,也集中体现出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更具责任担当。

当然,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强调承担积极为的国际责任的同时,也要强调承担与自身能力、身份和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责任,要量力而行,视情而动,实现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首先,中国承担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首先是对中国人民负责,在规划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时,首先从中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切实维护和巩固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头,将中国13亿人口的问题解决好,本身就是最大的国际责任。其次,中国将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为宗旨,在全球安全、经济、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等议题领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特别是维和、防扩、劝谈、减贫、救灾、环保、人道主义救助等问题上,以对国际社会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向着积极方向发展。此外,中国还从自身能力出发,继续做当代国际秩序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的维护者,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更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体系的变革与完善,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代表的国际关系准则,尊重主权,反对干涉;维护和平,反对侵略;坚持对话,反对暴力;支持平等,反对强权。这些理念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是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原则。同时,中国也强调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更大作用,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充实和完善国际治理体系,推动现有国际治理体系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中国外交应有的担当。

最后,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上,中国要作出更大国际贡献。

当今世界并不安宁,还存在众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挑战,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要更具责任担当,而且需要积极为解决沿线国家共同面临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作出力所能及的更大贡献。其中,“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不仅是安全困境和发展困局,更折射出现代文明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危机。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有西方价值主导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呈现出无力回天的疲态,随着中国国家力量的壮大,呼吁中国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为解决全球公共问题奉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推介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增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从而为人类社会应对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的各种新型挑战提供更多有益的公共产品。尤其是在联合国维和、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危机、打击海盗、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打击恐怖主义和推动实现联合国前面目标以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极地、太空等全球性问题上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汇聚中国力量。

当然,强调中国贡献,并不意味着将中国视作“一带一路”的救世主,更不是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而是在坚持多元文明共存的基础上,弘扬古老的丝绸之路精神,虚心地倾听世界的声音,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对话与沟通,与沿线国家一道推进全球问题的解决,这是中国外交应有的胸怀。近年来,在抗击东南亚金融危机、治理SARS、推动朝鲜六方会谈、援助印度洋海啸、解决达尔夫尔问题以及国际反恐、全球环境保护、打击跨国犯罪、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越来越多的活跃在国际社会中,逐渐扮演起召集人、调解员的角色,中国为世界的和谐发展作出的努力的到了世界各个友好国家的认可与赞许,中国自身的和平稳定的局面都体现着中国这一负责任大国的光辉形象。

责任编辑:赵小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