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抗日持久战胜利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抗日持久战胜利的源泉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持久战战略方针指导下,高举统一战线旗帜,广泛动员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各阶级、各党派、各阶层人士,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殊死决战,最终战胜了凶恶的日本军国主义。

全面抗战开始后,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方针,是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人民群众是决定抗战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最广泛地动员组织全国各族人民,运用持久战战略方针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为了尽快确定持久战战略方针,向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提出《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该文指出:抗战的基本战略方针应是持久的防御战。1937年8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国防会议,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就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和原则提出:全国抗战在战略上要实行持久防御,在战术上采取攻势行动。中共代表的建议促使南京国防会议最终确定采取“持久消耗”战略方针。

可是,那时国内舆论极不统一,有些人不顾敌强我弱的事实,低估日军力量,主张速战速决。针对“速胜论”的盲目性,毛泽东及时发表《论持久战》,全面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持久战、如何进行持久战的理论。

《论持久战》刚一发表,周恩来就把它推荐给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这位有“小诸葛”之称的三星上将非常赞赏,认为这是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对统一全国军民的思想、凝聚全国力量、消释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是否能够持久的疑虑,争取国际援助,促进坚持长期抗战起了巨大作用。

持久战思想确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是用什么办法达到持久的目的。毛泽东从多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讲得最多的是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他指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把中国亿万人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喊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被烧死不可。

那时,中国军队的武器不如日军的好,许多人对中国能否坚持抗战有疑虑。对此,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看问题与此相反,认为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起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因为包括武器装备在内的军力和经济力,都要人去掌握,没有真心爱国、勇敢顽强的人,再好的武器也不能充分发挥效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