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  多为群众考虑  给群众一把“凳子”

注重细节 多为群众考虑 给群众一把“凳子”

广大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要注重细节,多为群众考虑,给群众一把“凳子”,确保群众满意,为进一步赢得群众信任、拥护和爱戴打牢基础。

注重细节,多为群众考虑,要给群众一把“休息”的凳子。“房子修得这么好,可坐的凳子都没有。”一老太太在儿子的陪伴下到一景点旅游,来到一塔前躲雨,绕塔转了一圈,无处可坐,无奈只得站着等待雨停,站得脚酸腿麻,败兴而归。搭了台子,建了楼房,让群众有了游玩之地,饱了眼福,长了见识,可别让群众累了,留下不良印象。群众办事难免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到了办事地点,常常还正逢下班时间,偶尔材料不全,还要跑上跑下,同时群众来办事,人多事杂,再你有三头六臂,能力再强,业务再熟,也难免有忙不过来之时,群众身心疲惫,却还得排队。给群众一把休息的“凳子”,方便了群众,拉近了距离,解决了实事,办了好事,赢了民心。

注重细节,多为群众考虑,要给群众一把“办事”的凳子。再有名的景点,再便民的办事地点,再好的服务态度,也不能少了一把群众办事的凳子。给群众一个笑脸,倒杯热茶,也还要给一把凳子,群众才能喝茶,才能说明真服务、好态度。时有办事窗口凳子歪歪斜斜,甚至又脏又烂,这些细节不注意,使凳子成了摆设,名是为群众着想,实是影响部门、单位窗口形象,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拉开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注重细节,多为群众考虑,要给群众一把“说话”的凳子。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群众的话,再啰嗦都是正话。不少党员干部自以为是,不换位思考,不听群众诉说,不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才说了一两句,就觉得罗嗦和麻烦,就觉得这根本不是事,解决不了群众要解决的问题,满足不了群众的愿望和想法,还留下了“后遗症”。给群众一把说话的凳子,耐心听群众把话说完,把愿望和想法表达清楚,主动为群众办事,真心为群众着想,即使无法办成,群众也会觉得高兴,也会理解。

注重细节,多为群众考虑,要给群众一把“洁净”的凳子。建了景点,要注重细节,加强管理,不然地上就会垃圾成堆,墙上就会圈圈点点,展品就会布满灰尘,就会影响瞻观,影响心情,就会和群众产生隔阂,给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群众来办事,看人说话,看脸办事,有时还嫌麻烦,偶尔有不顺心的时候,还对群众大吼大叫,不耐不烦。给群众一把洁净的凳子,用心服务,细致讲解,展出品位,解决难事,让群众看了舒心,办事暖心,铭记于心,达到效果。

注重细节,多为群众考虑,给群众一把“信任”的凳子。群众来找你办事,你就代表着党和政府,代表着部门和单位,说啥群众都相信,别开“空头支票”,搞“官僚主义”、“熟人主义”。群众一句难听的话,得罪了你,就拖着不办,为难群众,甚至刁难群众,故意让群众来回跑、往返跑,既伤了群众的心,又失去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

注重细节,多为群众考虑,给群众一把“凳子”,是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到“人性化服务”的标志之一,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是确保群众满意的有效措施,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试金石”。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