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层次对外话语阐释中国价值观念(2)

以多层次对外话语阐释中国价值观念(2)

其次,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核心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一是以问题为核心面向大众,吸收基层的思想和语言,提炼出贴近群众的日常语言,增强理论成果表达和问题解释的通俗性,避免政治化、空洞化话语。如“有权不可任性”“经济行稳致远”“强农惠农富农”等话语既能表达主流价值观念,又具强烈时代感。二是以学术话语引领大众话语。学术话语通过解释特定社会现象的意义、价值等,建构社会制度和规则,形成社会行动的秩序体系,确立社会价值体系,引导大众话语。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学术话语体系的逻辑力量只有用理论的深刻性和科学性,才能获得广泛认同。三是探索核心话语的接受规律。探讨经典文本中核心话语对社会制度、大众文化、社会心理的影响,找出核心话语大众化和时代化的重要机理、特征和规律。譬如,毛泽东基于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具体国情,建构了使每一个人有尊严地生活的革命民主传统、政治协商民主机制和党内的民主集中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思想和民主话语体系,并被其他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借鉴。

再次,妥善解决当前话语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一些学术评价中的西化、人才评价中的崇洋等,都有盲从西方话语体系的影子。西学东渐以来,西方以武力和资本为后盾建立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也使其话语体系引领全球,诱使非西方文明加入以“自由与民主”为框架的话语体系,如果仍然盲从西方话语体系,必将导致学术话语的西化、空洞化、抽象化等乱象。针对国外媒体对中国政治话语的抵制和批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回应,澄清是非,阐明自身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要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念为内核,增强国际性议题的设置能力,设置新的主导性议题,尤其是关注民生议题,从而获取更多国际话语权。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研究”负责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