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变革(2)

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变革(2)

二、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金融结构性改革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对信息的整合,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时间、空间、成本约束,对创新金融模式和服务、完善金融市场、推动金融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在农村金融前面加上“互联网”的要素,更是对原有农村金融模式的重构。

第一,农村信息化正在加快。当前我们的信息化社会建设,不仅在城镇中初步实现,而且在农村中也在加快推进。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28.8%,相比2013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尤其是农村移动端网民增速更快,2013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到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

第二,农村经济正走向互联网化。首先,过去几年,农村居民对网购模式接受度达到84.41%,人均网购消费金额在500至2000元之间,并且仍有增长空间。一些地方的淘宝村、淘宝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形态。其次,全国电商巨头正在布局农村电商,有许多地方正在加快打造互联网小镇。由此看来,农村经济的电商化将会持续加速,并加快推动农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

第三,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兴未艾。估计未来几年,农村互联网金融将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农村互联网金融适应了农村非标准化的金融需求。依托大数据,农村互联网金融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增信服务,为解决农村市场主体贷款难的问题提供新的方案。另一方面,农村互联网金融可以低成本地推广。农村互联网金融以手机为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同样规模的农村人群,边际成本较低。

三、加快形成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制度保障

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除了加大相关的政策支持外,更需要加快“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体制改革。

第一,加快市场导向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最为重要的是市场开放。如,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开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为农民提供新型金融服务;鼓励传统电商在为农村提供商品服务的同时,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多样化、个性化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丰富农村金融市场等。

第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制。这个监管是以市场开放为基础,以事中、事后为主。这就需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实施统一监管。

第三,加快互联网金融相关立法。通过立法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厘清互联网金融发展涉及的主体地位、业务范畴、发展方向、监管体制机制等基本问题,系统构建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