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哲学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对西方政治哲学的译介多于本土政治哲学理论的创建。政治学恢复以来,政治学界非常重视国外政治哲学经典著作的译介工作,范围涵盖了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现代的罗尔斯、哈贝马斯、诺齐克等几乎所有西方政治哲学家的著作。这为我国政治哲学研究与国际接轨、吸收和借鉴一起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奠定了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本土化政治哲学的忽视,导致大量政治哲学研究缺乏深刻的现实基础,沦为“清谈”之学;政治价值论的研究多于政治本体论、政治认识论的研究。作为本体论的政治哲学通过把握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揭示政治事物、现象、过程的必然性、规律性。作为认识论的政治哲学为人们观察政治世界提供逻辑起点、范畴体系、理论体系、方法论等。作为价值论的政治哲学回答“人们为什么要认识和改造世界?”、“理想的政治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等问题的回答。其中政治价值论是政治哲学区分政治科学的最主要特征,与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理想联系最紧密,因学界也往往将政治价值的研究放在首位。但忽视“本体论和认识论单纯强调政治价值的研究可能把政治哲学引向虚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对马克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个别论断的片面理解上,对一些基本的范畴、理论尚未达成建设性共识。并且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依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其独立性、规范性和学术性尚未完全展现。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政治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国政治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将政治哲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纵观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的繁荣时代必定是社会政治大变革的时代。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社会矛盾一方面迫切需要政治哲学的引导,同时也为政治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国家治理模式转变等理论前沿和现实问题都需要政治哲学的总结与升华,并通过逻辑化的概念体系予以表达,进而使我国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有坚实理论后盾。
政治学恢复以来,一方面大量的西方政治学经典名著被译介到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学者们逐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政治哲学,“崇外”和“排外”的思想逐步式微,“评析性的研究逐渐取代介绍性、描述性的做法”。 从中国政治哲学资源看,中国有着悠久的政治哲学传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传统政治哲学思想的专题研究、流派研究、对比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在研究过程中,抽象的研究逐步被问题导向的研究取代,“展开儒家和中国古典传统内部的问题、矛盾、张力和冲突,以及儒家和中国古典传统在面对现代社会和外部世界时所面临的困难” 等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为我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现代化、发展本土化的政治哲学体系创造了条件。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资源。马克思主政治哲学包含着系统和完备的理论、范畴,其中包括:对各种政治现象的哲学研究;对各种基本的政治概念、范畴的哲学研究;对各种政治思潮的哲学研究和批判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发展的政治哲学,与中国的政治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国家理论、政党理论、改革理论、平等理论等,为解决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一系列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